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是根据某一个特定分子,人工模拟抗体/受体,制备其专属的印迹聚合物的技术,人们称它为“分子钥匙”,用于开启“人工锁”。分子印迹在有机磷农药分析方面,可以将其用作吸附剂用在固相萃取中,或者被直接用作色谱固定相。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能否特异性结合,是分子印迹的核心,卟啉是一种大环共轭分子,可以通过修饰周边不同官能团实现功能单体选取的多样化,增强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的作用力,对于分子印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Alder法合成了单羟基卟啉MHTPP,进而以其为原料合成最终需要的功能单体烯基卟啉ZnMOTPP、GdMOTPP和MOTPP,并对合成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了摸索优化,同时对各种中间产物和最终卟啉进行了表征。其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三种卟啉与模板分子DMMP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只有金属卟啉可以与DMMP发生配位作用,从而引起紫外和荧光光谱的改变,为下一步的微球实验的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以有机磷农药模拟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作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法,使用了两种功能单体,其中包括烯基卟啉和甲基丙烯酸(MAA),合成了分子印迹微球,包括MIPMs-Zn+MAA,MIPMs-Gd+MAA,MIPMs-MAA等,并对几种微球进行了性能对比和性状表征。SEM结果显示,微球的粒径为50-100μm,非常均匀,印迹微球比空白微球褶皱偏多;添加金属卟啉的微球与未添加卟啉的微球相比,褶皱深而且沟壑很多;静态吸附方法结果显示,MIPMs-Zn+MAA,MIPMs-Gd+MAA的吸附量大于MIPMs-MAA,而MIPMs-非金属+MAA,吸附量与MIPMs-MAA持平,这说明烯基卟啉作为功能单体,只有金属卟啉可以与DMMP发生配位结合,从而使空穴中结合位点增多,这与卟啉与DMMP的光谱数据一致。印迹微球与其空白微球相比,对DMMP的吸附效果显著。并利用Scatchard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MMP分子印迹空穴中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MIPMs-Zn+MAA的解离常数是KD=0.167mmol/L, Qmax=148μmol/g,MIPMs-Gd+MAA的解离常数是KD=0.179mmol/L,Qmax=78.9μmol/g,MIPMs-MAA的解离常数是KD=0.338mmol/L,Qmax=13.57μmol/g,特异性结果显示,与乐果、甲拌磷相比,印迹微球对DMMP的选择吸附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