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武术总体发展上“重竞技武术,忽视传统武术”;“重技术,轻文化”;“注重体育模式的武术传播,忽视民族文化意义上的拳种传承”为研究背景,从弘扬民族文化的立场指出,字门拳是客家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需要我们对它进行研究;从武术发展的角度指出,拳种的传承濒临失传,需要我们对拳种进行保护;从字门拳自身发展的视点来看,作为129种拳种之一的南派拳系,始终处于一种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态势。这是对字门拳独具特色的技术风格的漠视、更是忽略了其背后承载的客家文化的历史作用。基于此,作为字门拳的习练者和继承人,有必要对字门拳进行研究。首先对字门拳的历史、技术、以及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在历史概述中,分析了字门拳的内家拳归属,字门拳拳名的由来,字门拳的拳歌、拳谱,字门拳的代表人物等。在技术研究中,字门拳的“八素”、“内三合、外三合”、拳架和攻防理念与其它众多拳种一样,具备并体现出了中华武术的共性,同时其有别于其它拳种的个性,不单单是其拳名的“别出心裁”,更是体现在“柔、轻、快”,松柔似太极,快速却不逊于通臂。文化归属的研究中,字门拳文化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要素,着重研究字门拳与客家文化的联系。其后,本文选取字门拳主要的传承地域,江西省的南昌、赣州、宜春和吉安进行调查分析,以四地的武馆校教练、著名老拳师、武术习练者为调查对象,对当前武术馆校的传授内容、对字门拳的了解程度,习练字门拳的调查,对字门拳传承状况的满意程度,影响字门拳发展的社会因素,对字门拳的发展与保护的认知,将字门拳纳入学校教育的调查,对外来体育项目对字门拳的影响程度的认知,对于字门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的认知,对字门拳继承和保护的措施建议,对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字门拳的建议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本文对字门拳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字门拳体系的文化研究,突出客家文化特色;以拳种传承的模式开展字门拳的学校武术教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以拳会友,增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