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涌向城市,务工挣钱,老人们留守农村看家护院,便形成了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衰老,农村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殊需求和社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阶段,如何采取对策来增强留守老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使社会更加和谐,是体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职责。综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农村体育中,由于缺乏各方面的支持,老年人经常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比例很少,留守老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比例就更少。然而,作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的这一群体,他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情况如何,参加社会体育活动获得社会支持的情况怎样,这是目前群众体育发展中值得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聊城这个鲁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式收集了相关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客观描述以及深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其次对农村留守老人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分别从家庭层面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方面、社会层面的社交支持和组织支持方面、政府层面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法规支持方面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全面展示了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情况;最后在以上情况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处理。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农村留守老人体育参与的情感支持极度匮乏;农村留守老人体育参与的经济支持不足;农村留守老人体育参与的社交支持缺乏计划性和规律性;农村留守老人体育参与的政策法规支持在微观上比较薄弱,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应有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提出了加大体育文化和“孝”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以钱养事”机制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经济支持上拓宽融资渠道和发挥留守老人自身的作用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