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一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β-葡聚糖,它在临床上被用作为肿瘤治疗的免疫增强制剂。Dectin-1蛋白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以及β-葡聚糖介导的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香菇多糖的高级三维结构目前还尚未明确,以及dectin-1蛋白在香菇多糖的免疫激活识别机制也需要深入的探究。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经脱色、超滤、冻干后得到纯化的香菇多糖,作为研究的物质基础。首次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的方法,研究香菇多糖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包括氢键、二面角、侧链取向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一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β-葡聚糖,它在临床上被用作为肿瘤治疗的免疫增强制剂。Dectin-1蛋白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以及β-葡聚糖介导的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香菇多糖的高级三维结构目前还尚未明确,以及dectin-1蛋白在香菇多糖的免疫激活识别机制也需要深入的探究。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经脱色、超滤、冻干后得到纯化的香菇多糖,作为研究的物质基础。首次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的方法,研究香菇多糖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包括氢键、二面角、侧链取向等。同时通过等离子体表面共振(SPR)、荧光光谱法(FS)验证香菇多糖和dectin-1蛋白的结合,通过大分子对接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究香菇多糖和dectin-1蛋白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在溶液中能通过氢键维持其三螺旋结构,呈现出一种弯曲的蠕虫状构象,而氢键是其中主要作用力。SPR实验证明香菇多糖能够和dectin-1特异性结合,荧光光谱法推测香菇多糖和dectin-1蛋白结合后可以引起蛋白构象发生变化。而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发现,香菇多糖和dectin-1蛋白之间主要为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同时结合香菇多糖后的dectin-1蛋白loop区构象发生变化。本研究深入研究了香菇多糖的三螺旋结构,同时探究了dectin-1蛋白对香菇多糖的识别机制,为香菇多糖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代谢综合征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但由于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该疾病的研究仍充满挑战。连曲轻身消渴片(连曲)也称代综方,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腹部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目前其调控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还未可知,因此我们拟采用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方法,验证连曲的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并从多成分、多靶点的角度,寻找连曲轻身消渴片发挥代谢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作用途径,进而
IDH1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它在三羧酸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参与催化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的反应。然而,当IDH1发生突变后,则不能发挥此种催化作用,但能够将α-KG还原为2-羟基戊二酸(2-HG),而2-HG在细胞中的积累会抑制细胞分化并最终促使正常细胞向肿瘤化方向发展。mutIDH1致癌机制的发现,引起众多靶向药物研究者的注意。第一个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的高效IDH1抑制剂为Agios公司研发AGI-5198,但由于该化合物代谢稳定性较差,故未能进一步应用到临
磷脂类化合物由含磷酸根极性头部和疏水性侧链组成,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起重要作用。此外,磷脂类化合物还是许多代谢通路的信号分子,它们的代谢通过多种途径和网络相互交织,这些网络可以响应细胞环境的变化。监测这些变化并了解所涉及的途径对了解细胞代谢以及疾病进程至关重要。然而,磷脂类化合物丰度跨度大,每个亚类性质相似,分离分析困难。因此,对多种磷脂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是脂质组学研究的挑战之一。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高选择
本论文一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从拟可可毛球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实验;第二章主要综述了迄今为止二孢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麦角甾烷和缩酚酸环醚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微生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来源,真菌属于微生物系统中一个庞大的分支。由于真菌的生命周期短,对外界介质的适应能力强,因此真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原子的天然产物,也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具有多变的骨架和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对这些生物碱进行深入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很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因此,对生物碱开展合成研究为后续的化学生物研究提供物资基础极为重要。在大多数生物碱的合成过程中,如何高效构建氮杂环为其核心问题。基于此,发展各类氮杂环的高效构建方法,不仅能够为生物碱的化学合成提供便利还能够促进药物化学、
真菌作为自然界中一个庞大种群,其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广泛。近几十年来,从真菌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包括生物碱,甾体,木脂素,香豆素及其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等,一直以来为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合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天然产物多数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比如抗菌和抗病毒,抗炎镇痛活性,细胞毒活性,心血管活性,酶激活或抑制活性,杀虫等活性。因此,大量真菌代谢的次生产
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治疗抑郁症、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传统药物。金丝桃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具有结构复杂多变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衍生物(Polycyclic 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 PPAPs),且该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赢得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寻找结构新颖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PPAPs,本人硕士期间对长柱金丝桃地上部位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褐红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菌种来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三章对多种不同来源篮状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从湿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篮状真菌Talaromycespinophilus,采用固体发酵模式,将大米发酵物分别用乙醇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中等极性部位总膏,采用常规分离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鉴定了37个化合物,大部分为聚酮类化合物,
本文介绍了从来自四川峨眉山的水稻中分离得到的菌核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综述部分归纳了从菌核曲霉中迄今为止分离得到的asterriquinone类化合物,有机酸,棕曲素类,环三肽类化合物,ニ酮哌嗓类生物碱类,苯的衍生物,xanthone类,Asperidines类,吡咯烷类和哌啶衍生物等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随着植物天然代谢产物的分离逐渐凸显瓶颈,人们开始转向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致力于寻找的活性良好,产量丰富,且可挖掘基因簇的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丰富的微生物为天然
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的丰富来源,因此对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直是天然产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青霉属真菌的次级发酵物能产生大量的内酯类、萜类、生物碱、木脂素、甾体、聚酮类等化合物,当中许多化合物都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比如:降压、降糖、降胆固醇、抑癌抑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本论文对从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购买的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s)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寻找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