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靶向脂质组学的磷脂类化合物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类化合物由含磷酸根极性头部和疏水性侧链组成,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起重要作用。此外,磷脂类化合物还是许多代谢通路的信号分子,它们的代谢通过多种途径和网络相互交织,这些网络可以响应细胞环境的变化。监测这些变化并了解所涉及的途径对了解细胞代谢以及疾病进程至关重要。然而,磷脂类化合物丰度跨度大,每个亚类性质相似,分离分析困难。因此,对多种磷脂类化合物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是脂质组学研究的挑战之一。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建立了一种基于UHPLC-QTRAP-MS/MS的靶向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并从重现性、残留效应、基质效应、回收率、基质短期稳定性和样品采集稳定性六个方面进行了方法学验证,该分析方法能同时对人血浆中的94种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类化合物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全局性的脂质组分析有赖于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血浆中磷脂的理化性质差异巨大,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LC-MS/MS方法对磷脂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上述建立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我们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的提取效率,包括单相提取(蛋白沉淀)和双相提取(液液萃取)两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甘油磷脂和鞘磷脂而言,甲醇蛋白沉淀法提取率最高,重现性最好,耗时最短。
  该研究结果为磷脂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分析提供了借鉴,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望用于磷脂类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携带荧光或者发光基因的甲型流感报告病毒对研究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内或体外致病机制、抗病毒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筛选、中和抗体检验、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文章中显示:基于流感病毒H1N1亚型病毒A/Puerto Rico/8/1934(PR8)或A/WSN/1933改造而来的荧光素酶报告病毒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我们尚未发现H3N2亚型荧光素酶报告病毒的相关报道。由于每年的“流感
目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传统民间草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抗炎、提高免疫活性等方面疗效显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紫锥菊提取物的抗病毒研究,筛选出了对RSV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菊苣酸(cichoric acid)(已
夏枯草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药物,具有清肝祛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中医临床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房胀痛、目赤肿痛、眼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等诸多病症。夏枯草颗粒和夏枯草膏作为单方药物,具有与夏枯草相近的功效,因其携带方便且易于服用,故常被用来代替夏枯草使用。夏枯草及其单方颗粒剂和膏剂的质量标准,均存在测定指标单一、测量专属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全面评价药材与制剂的质量。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
目的:以研发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为研究对象,研制新药左旋多巴-普拉克索肠溶缓释片,将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配伍,以求发挥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及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治疗帕金森病,改善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及转换性。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考察,以为新药研发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在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材料的类型和数量,填充剂,润滑剂和润湿剂的类型为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研
目的:在建立系统检测化学成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寄生试验,探讨了寄生后南方菟丝子与丹参植株化学成分的变化,旨在探讨南方菟丝子与丹参植株之间的物质交流及寄生后丹参植株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有效控制菟丝子药材质量、探讨次生代谢生物防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在系统总结菟丝子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建立菟丝子化学成分分析的HPLC-PDA和HPLC-ESI-MS/MS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菟丝子样品提取条件
目的:酚酸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但其在药材中往往含量少,结构相似,分离制备困难。本文以金银花、苍耳子、滇丹参及紫锥菊四种中药材为例,开展了对不同类型的酚酸化合物的pH区带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pH-ZRCCC)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分离规律研究。旨在探究和总结利用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中药酚酸类化合物的共性方
本论文共分为二部分。
  第一章对从恩施采集的五味子芽中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第二章对2015-2020年间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约3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约19种,南北各地均有。本实验对产于恩施的五味子的芽部位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米发酵培养,乙醇提取,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
目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是较早发现的具有很强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参与调节新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稳定,并且ANG是其他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等重要促血管生长因子发挥促进血管生长作用的必需和准许因子。ANG也存在于多种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可能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再者,2016年新发现ANG在血液干细胞、皮肤干细胞以及肿瘤干细胞中扮演干细胞调节者的角色,ANG还具有不同细
目的:代谢综合征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但由于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该疾病的研究仍充满挑战。连曲轻身消渴片(连曲)也称代综方,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腹部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目前其调控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还未可知,因此我们拟采用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方法,验证连曲的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并从多成分、多靶点的角度,寻找连曲轻身消渴片发挥代谢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作用途径,进而
IDH1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它在三羧酸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参与催化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的反应。然而,当IDH1发生突变后,则不能发挥此种催化作用,但能够将α-KG还原为2-羟基戊二酸(2-HG),而2-HG在细胞中的积累会抑制细胞分化并最终促使正常细胞向肿瘤化方向发展。mutIDH1致癌机制的发现,引起众多靶向药物研究者的注意。第一个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的高效IDH1抑制剂为Agios公司研发AGI-5198,但由于该化合物代谢稳定性较差,故未能进一步应用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