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EOL(End of Life)产品的处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EOL产品填埋和焚烧处理不仅导致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利用角度来看,传统的EOL产品处理方式不符合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将在更多的产品和领域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资源和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目前,我国生产者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EPR认可度并不高,认为实施EPR会阻碍企业发展,没有意识到实施EPR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从生产者角度来研究生产者参与EPR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根据现有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生产者参与EPR的研究现状。以江苏省制造业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EPR、利益相关者、战略绩效、资源基础等理论知识,阐述了生产者的EPR行为,影响生产者EPR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战略绩效内涵,构建了“行为影响因素—EPR行为—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其中,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规制和市场利益相关者;而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和内部管理者意识。战略绩效分为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其次,针对江苏省制造业生产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研究人员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回归分析及调节效应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探讨了企业实施EPR行为的影响因素及EPR行为与战略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本文的实证结论如下:第一,政府规制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第二,市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第三,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第四,企业内部管理者意识在政府规制、市场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第五,企业参与EPR行为与战略绩效存在显著的相互正相关关系。企业参与EPR行为对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的正相关影响显著,同时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对企业参与EPR行为的正相关影响也显著。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分别从生产者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加速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管理建议和政策优化以促使企业积极主动的实施EPR行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战略绩效作为企业参与EPR的决定因素,同时不仅考虑了企业实施EPR行为对战略绩效的影响,还考虑了战略绩效对企业实施EPR行为的影响。通过把内部管理者意识作为调节变量,不仅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企业实施EPR行为的作用,还研究了内部管理者意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