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熔池功率平衡的矿热炉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热炉是生产铁合金的主要设备,对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矿热炉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和自动化技术改造,对企业的增产降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是以矿热炉为背景,结合矿热炉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对国内外矿热炉节能、降耗技术等综合分析,对重要设备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设计了矿热炉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构建了矿热炉控制系统,探讨和研究了相关控制算法在矿热炉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系统应用背景,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设计方法与功能进行了规划和描述。其次,由于矿热炉是一个具有较强非线性、时变性和强藕合的被控对象。针对当前采用电流作为控制量的弊端,在分析矿热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矿热炉控制技术进行了优化、组合,将低频电源技术应用到矿热炉控制系统中,解决了矿热炉短网阻抗不相同引起的功率不平衡现象,同时用高精度的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采集短网电流,并采用智能控制算法保障了控制三相熔池功率平衡的实现。接着,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针对矿热炉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设计了由上位机(PC)和下位机(PLC)构成的控制系统方案。上位机采用WINCC软件,提供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了监控应用程序,完成系统和实时数据管理、显示、报警及监控等功能;下位机采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的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完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和对生产流程及工艺参数的控制。最后,在矿热炉控制的核心——电极调节方面,由于矿热炉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点,单纯的采用传统PID控制器难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和控制精度,本系统采用了模糊-PID算法,并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和PLC的特点,设计了FUZZY-PID控制器,并对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模糊控制在PLC中的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设计流程图。
其他文献
自动人脸识别是一个前沿的研究课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中的流形算法、判别算法、姿态估计和特征层融合问题。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LLE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发展遇到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其中,功耗成为处理器设计的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对于嵌入式处理器,由于体积、电池容量
自《史记》诞生以来,有关其中复仇故事的研究并不太多,但不多的前人研究成果也给本文以诸多启示。本文吸收借鉴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史记》中的复仇故事进行考察。本文首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服装的功能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保暖或者美观等传统的功能上。通过嵌入传感器等方法,让服装具有感知人体外部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并能实时地监测这种变化
应用NCEP FNL分析资料,从动力学角度对2015年初辽宁地区两次低涡暴雪过程("2·16"和"2·25"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共同特点是850hPa附近有低涡生成或加
本课题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传统研究方法,对《傅青主女科》及其同时代相关著作进行整理,对《女科》中较具代表的白芍、柴胡、白术、巴戟天、附子、续断、五味子、元参、
职业院校、企业深层次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的关键,也是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求矛盾的途径。学校和企业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层次合作的产教融合机制,
分析讨论了光学系统热补偿设计的几种方式,并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特殊的热差特性,将衍射元件应用于非制冷红外双焦光学系统实现光学被动热补偿。ZEMAX光学设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
<正> 多年来,研究大同煤田地质的著作虽多,但对煤田的大构造体系和新构造运动阐述甚少。通常所谓大同煤田仅指朔左台地而言,许多文献将台地东缘口泉山脉视为褶皱带。据最近野
期刊
<正>大气气溶胶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和气体载体共同组成的多项体系,粒径在10-3-100μm之间[1],通常划分为PM10(<10μm)、PM2.5(<2.5μm)和PM1(<1μm)。PM2.5和PM10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