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比较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中、下鼻甲形态结构及其粘膜的病理改变。 方法 选住院行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于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最佳的层面,在CT片上直接测量中、下鼻甲的宽度和高度,鼻甲的宽度于同一层面最宽处测量,鼻甲的高度测量鼻甲最上缘与最下缘的垂直距离,将测量数值根据CT片上的标尺换算成实际值。病理标本的采集:在手术全麻后、鼻腔表麻前,在鼻内镜下,下鼻甲于鼻中隔明显偏曲处对称切取组织,中鼻甲于其前端切取组织,及时固定后,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中、下鼻甲的粘膜上皮层及固有层组织结构的改变。 结果 从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中观察到,偏曲对侧中鼻甲的平均宽度0.99±0.27,偏曲同侧中鼻甲的平均宽度0.79±0.23,二者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偏曲对侧中鼻甲的平均高度1.34±0.28,偏曲同侧中鼻甲的平均高度1.07±0.37,二者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偏曲对侧下鼻甲的平均高度1.88±0.33,偏曲同侧下鼻甲的平均高度1.57±0.37,二者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偏曲对侧下鼻甲的平均宽度1.38±0.29,偏曲同侧下鼻甲的平均宽度1.09±0.34,二者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光镜结果:下鼻甲标本病理切片中,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黏膜上皮较同侧的增生肥厚、基底膜增厚;间质血管增生、扩张较同侧明显,血管腔更加迂曲,管壁厚薄不一,有的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扩张;纤维组织增生对侧较同侧明显;腺体密度偏曲对侧较同侧减小;偏曲两侧的炎性细胞增生无明显差别。在中鼻甲上也有上述的类似改变,只是分泌细胞和黏液腺细胞较下鼻甲多。电镜结果:偏曲对侧的下鼻甲黏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较同侧的增生明显;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小静脉内皮基底膜变透明,间隙增大,肿胀样,疏松,中鼻甲也有类似改变。双侧中、下鼻甲腺体细胞内部结构改变相似。 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偏曲两侧的中下鼻甲在宽度和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偏曲对侧中、下鼻甲的肥大,既有骨质增生的成分,也有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增生的因素。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时,不但要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对增生肥大的中、下鼻甲也不应忽视。在去除增生的鼻甲骨的同时,对增生肥厚的粘膜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利于术后鼻腔通气引流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