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以汹涌的势头取代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从微观到宏观冲击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在低碳经济政策影响下,就业增长模式会否发生改变,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标准及方式会否发生改变,这需要进行新的理论诠释。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低碳经济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理论解析和实证检验。通过数学模型解析低碳经济政策影响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路径和结果,得出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一般规律性结论;通过对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现象解析和数据解析,得出在中国现阶段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特殊结论,为制定低碳就业政策提供可行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为:第一,在一个集低碳经济理论、劳动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为一体的框架下,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在微观层面运用图形分别解析了约束型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和激励型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成本效应及总体影响,并运用数学模型推理验证了图形解析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的劳动力流动效应及人力资本效应。在中观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价格效应。在宏观层面分析了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消费需求效应。第二,提出了C02结构偏离度概念,运用这一概念分析中国不同产业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就业的关联,并按CO2结构偏离度差异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实施低碳经济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三,根据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政策对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整体影响,评价采用不同低碳经济政策手段对就业量及就业结构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抑制能源消费量对就业量和就业结构均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则有利于促进就业量增长和就业结构优化。不同低碳经济政策手段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提高能源价格或者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均会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业量,增加污染治理投资不利优化就业结构,提高能源价格却会促进优化就业结构。本文基于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实证分析的结论,借鉴英国和美国低碳就业政策的经验,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实现低碳与就业双重目标导向的低碳就业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