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态制剂和甘露寡糖在犊牛断奶期应用效果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主要对犊牛断奶过程中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受阻等应激问题,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和甘露寡糖,测定断奶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理化指标,确定最佳配比;再对瘤胃液进行16S r DNA微生物测序,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和甘露寡糖对犊牛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促进益生元在断奶犊牛中应用提供思路。方法:试验以50日龄荷斯坦母犊牛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共32头,分别单独饲养。C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T1、T2、T3组犊牛,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 g甘露寡糖、3 g甘露寡糖+3 g复合微生态制剂、3 g复合微生态制剂,预饲期7 d,整个试验期共20 d。每天记录各犊牛采食量,观察犊牛粪便并评分,第1 d、10 d、20 d晨饲前空腹称重,测量体斜长、体高和胸围,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试验18-20 d收集每组6头牛的粪样,进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试验第1 d、10 d、20 d晨饲前,颈静脉采集血液,用于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指标检测;试验第20 d晨饲前,每组选3头犊牛,用口腔导管采集瘤胃液,进行16S r DNA微生物测序,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和甘露寡糖对断奶犊牛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1-10 d时,T2组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MI)显著高于C组(P<0.05);20 d时,T2组犊牛胸围显著高于C组(P<0.05);T2组犊牛干物质(DM)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T2、T3组粗蛋白(CP)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1-20 d时,T2组犊牛的粪便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2)第20 d时,T2组犊牛血清中Ig 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T2和T3组犊牛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3)试验第20 d时,T2组犊牛瘤胃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2组PD whole tree指数显著高于C组及T1组(P<0.05),T2和T3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C组及T1组(P<0.05)。T1、T2、T3组独有OTU数量均多于C组。T2组和T3组厚壁菌门均高于C组,T1、T2、T3组拟杆菌门丰富度均低于C组。本试验属水平上优势菌群以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2、未分类的菌属、普氏菌_7属、欧陆森氏菌属为主。其中,试验组欧陆森氏菌属含量均高于C组。Lef Se分析结果,第20 d时,T2组显著差异于其他组微生物群落有13个,包括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scardovia)、毛螺菌科_NK3A20属(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Family_XIII、缠结优杆菌(Eubacterium_nodatum_group)及奥里杆菌(Oribacterium)、冷菌属(Psychrobacter)、Solobacterium、Erysipelotrichaceae_UCG_006、毛螺菌属(Lachnospira)、链球形菌属(Catenisphaera)。结论:在犊牛断奶前饲粮中补充3 g复合微生态制剂+3 g甘露寡糖的混合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断奶后犊牛肠道双歧杆菌、放线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同时提高机体消化吸收能力并促进生长。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硝酸钠和蛋氨酸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结构、饲料消化率、乳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硝酸钠和蛋氨酸在水牛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一:硝酸钠和蛋氨酸对泌乳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瘤胃细菌多样性及关键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40±25kg、产奶量为7.63±0.19kg的健康泌乳中期摩拉水牛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头水牛。各组添加剂使
目的:甘草多糖是从天然植物甘草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已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癌、抗氧化、抑菌、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可开发作为无残留、无毒性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本试验旨在研究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SeGUP)对京红一号雏鸡免疫调节、抗炎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SeGUP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00只1日龄京红一号雏鸡,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黄芪多糖(
食品安全是我国基本民生问题,动物源性食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时严格检疫才能保障其质量安全,动物在屠宰过程中受到环境源性污染或胴体本身携带致病菌,不仅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还有可能影响公共卫生。目的:为了调查新疆某生猪屠宰场大肠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对屠宰猪的污染情况并分析检出致病菌对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及畜牧业发展的潜在威胁。对屠宰场屠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动物性食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粘膜病病毒(BVDV/MDV)可以在牛,羊和猪中引起急性,发烧,接触性传染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它们大多数是隐性感染,还可引起持续性感染。这种疾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针对该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BVDV的重要功能蛋白E0、E2、NS3和NS5A参与病毒复制、变异等重要生物学功能,是研发抗BVDV治疗药物的重要靶蛋白。纳米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荷斯坦公犊牛为试验动物,研究复合益生菌对大肠杆菌K99致犊牛腹泻的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肠胶质细胞(EGCs)分泌因子GSNO、Sox10的分布表达及含量的影响。腹泻是导致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而抗生素被禁用,因此,其替代品复合益生菌被应用于防治动物腹泻,可以抑制犊牛腹泻的发生。EGCs在肠黏膜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探究复合益生菌对犊牛腹泻小肠黏膜形态和
目的:探讨BDNF、NLR及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内异症痛经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参照美国生育协会修正的标准分期(AFS)将所有患者分为I、II、III、IV期;按有无痛经分为2组,有痛经组根据视觉模拟
目的:本文以新疆哈萨克羔羊为研究动物,通过研究芽孢杆菌对正常羔羊及感染大肠杆菌的羔羊肠胶质细胞分泌因子IL-1β、IL-6和GFAP的表达及肠道发育的影响。为探讨芽孢杆菌对羔羊EGCs分布以及对感染大肠杆菌羔羊EGCs分泌因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的研究动物为28只健康的3月龄新疆哈萨克羔羊,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羔羊喂食基础日粮,同时进行生理盐水灌服干预;芽孢杆菌处理组(BH):羔羊口
目的:多项研究表明,野生鸟类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对禽流感而言野鸟的迁徙以及市场活禽的交易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禽类、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对新疆地区的畜牧业、疫病防制起到预警作用。方法:本研究对采集自新疆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鸟的粪便棉拭子上清液使用禽流感特异性引物M229对样品做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对禽流感阳性样品使用H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
目的:对乳制品行业和奶牛健康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中,奶牛乳腺炎是最不可忽视的。目前,奶牛乳腺炎的防治仍以抗生素疗法作为主要手段不可避免的导致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对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带来阻碍,由此噬菌体疗法作为治疗和预防奶牛乳腺炎的新型潜在抗菌制剂再次引起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没有针对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故此,本研究拟对噬菌体鸡尾酒制剂分别进行PCR筛查毒力基
目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equi,SEE)为链球菌属C群成员,革兰氏阳性,β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马属动物的马腺疫(strangles)疾病,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是公认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马属动物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驴肉、驴奶等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驴饲养规模逐年提升。科学养殖、安全防控知识缺乏导致驴感染马链球菌马亚种的病例逐渐增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