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的先进技术,研究大脑中动脉整体的解剖结构层次,并对参数进行细致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大脑中动脉的整体解剖学特点,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人体解剖学资料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来源于2009年0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100例患者脑动脉的MRA影像。选取标准有:①15到25岁人群;②无脑静脉的病变以及影响脑部静脉回流的病变者;③无影响脑部正常血供的严重心脏疾病及大血管疾病;④排除脑血管畸形、狭窄及动脉瘤的患者;⑤无明显的动脉性疾病,如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被检测者均无MR检查禁忌证。采用GE公司出厂的DiscoveryTM MR750 3.0T磁共振机,对受试者进行头部全面扫描,所取得图像传至AW Volume Share 4 AW4.5工作站,进行后期的图像加工处理与分析,并全面观测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主干长度及血管内径;M1段的分支情况;大脑中动脉M4段的分型和比例以及各M4段各分支发出位置的比例;大脑中动脉M4段每种分支的个数,统计比例及走行。[结果]1.大脑中动脉的主干长度:左侧为(13.38±3.64)mm、右侧为(10.94±2.82)mm、在M1段可发出约10个分支;大脑中动脉的主干管径:左侧为(3.26±0.38)mm、右侧为(3.18±0.70)mm、在M1段发出分支的管径约为1.2mm。2.大脑中动脉大体上可分为三型,即单干型、双干型和多干型。其中,单干型13例,占32.5%;双干型19例,占47.5%;多干型8例,占20%。在双干型中,上干优势型所占比例很大;其次为下干优势型;最次为均等型。3.大脑中动脉的M2段以及M3段均会发出一定数目的分支动脉,M2段发出10支左右穿支动脉,M3段发出9支左右穿支动脉。4.大脑中动脉皮质支起始位置比例:①眶额动脉以上干发出为主,占80%、以主干发出为次,占20%;②中央前动脉以上干发出为主,占81%、其次从主干发出,占19%;③中央动脉大多数从上干发出,占70%、其余从主干发出,占18%、少数从中干发出,占12%;④中央后动脉,大多数起点在上干,占47%、其次起点在中干,占26%、主干起点的占18%、少数起点在下干,占9%;⑤顶后动脉,大多数起自上干,占35%、其次起自中干,占24%、由主干发出占19%、由下干发出占22%;⑥角回动脉,少数由上千发出,占14%、中干发出的占20%、由主干发出的占18%、大多起自下干,占48%:⑦颞极动脉,少数由主干发出,占18%、大多数由下干发出,占82%;⑧颞前动脉,主干发出占少数,19%、下干发出占多数,81%;⑨颞中动脉,少数起点在主干,18%、大多数起点在下干,82%;⑩颞后动脉,少数由主干发出,占18%、大多数由下干发出,占82%。5.各分支管径:①眶额动脉,左(1.35±0.35)mm,右(1.24±0.30)mm;②中央前动脉,左(1.39±0.31)mm,右(1.39±0.28)mm;③中央动脉,左(1.35±034)mm,右(1.41±0.32)mm④中央后动脉,左(1.21±0.23)mm,右(1.16±0.91)mm;⑤顶后动脉,左(1.30±0.26)mm,右(1.24±0.22)mm;⑥角回动脉,左(1.36±0.26)mm,右(1.28±0.27)mm;⑦颞极动脉,左(1.01±0.19)mm,右(1.00±0.22)mm;⑧颞前动脉,左(1.06±0.11)mm,右(1.02±0.21)mm;⑨颞中动脉,左(1.07±0.18)mm,右(1.13±0.29)mm;⑩颞后动脉,左(1.21±0.26)mm,右(1.17±.0.22)mm。[结论]1.MRA可以极好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主干及其细小分支的走行和分布。2.M2段以及M3段的MCA走行变异较多,且单干优势型所占比例较大,术中应仔细游离分辨,切忌盲目暴力牵拉,避免损伤。3.在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各个分支中,中央动脉、中央前动脉、中央后动脉及顶下动受脉均较粗,分布较固定,可作为受血动脉进行动脉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