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垦区被誉为“中华大粮仓”,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下辖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全垦区有耕地面积4300多万亩,粮食商品量超过4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首先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地位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查找《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得出1997-2014年粮食相关数据。利用SPPSS分析软件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驱动因子进行分析。(1)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1997-2014年粮食播种的总面积、粮食作物的面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幅度稳定、合理;粮食总产量变化比较大,但总体来看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粮食单产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良好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呈增长趋势;化肥施用量呈增长趋势。未来黑龙江垦区水稻产量仍旧有增长的空间;小麦逐渐退出了黑龙江垦区主要农作物行列;黑龙江垦区小麦产量迅速萎缩。黑龙江垦区大豆产量进入下滑阶段。(2)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地位分析表明:从粮食总产方面来看,黑龙江省垦区粮食总产量在黑龙江省中的份额在震荡中上升;黑龙江垦区水稻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幅度不大而小麦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却是在逐年震荡下降;黑龙江垦区玉米份额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大豆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在震荡中下降,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问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3)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受自然和投入因子的影响。通过对1997-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SPSS分析,得出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三大因子的影响;其中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另外,政策、经济和科技、生物、人口、社会因子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提出促进黑龙江垦区粮食产生产的对策:科学调整农业结构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掌握化肥施用总量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增产起到重要作用;控制适量农业从业人员数并减少粮食作物受灾面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