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驱动因子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ol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垦区被誉为“中华大粮仓”,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下辖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全垦区有耕地面积4300多万亩,粮食商品量超过4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首先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地位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查找《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得出1997-2014年粮食相关数据。利用SPPSS分析软件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驱动因子进行分析。(1)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1997-2014年粮食播种的总面积、粮食作物的面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幅度稳定、合理;粮食总产量变化比较大,但总体来看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粮食单产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良好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呈增长趋势;化肥施用量呈增长趋势。未来黑龙江垦区水稻产量仍旧有增长的空间;小麦逐渐退出了黑龙江垦区主要农作物行列;黑龙江垦区小麦产量迅速萎缩。黑龙江垦区大豆产量进入下滑阶段。(2)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地位分析表明:从粮食总产方面来看,黑龙江省垦区粮食总产量在黑龙江省中的份额在震荡中上升;黑龙江垦区水稻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幅度不大而小麦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却是在逐年震荡下降;黑龙江垦区玉米份额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大豆占黑龙江省产量份额在震荡中下降,并分析得出其存在的问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3)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受自然和投入因子的影响。通过对1997-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SPSS分析,得出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三大因子的影响;其中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另外,政策、经济和科技、生物、人口、社会因子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提出促进黑龙江垦区粮食产生产的对策:科学调整农业结构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掌握化肥施用总量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增产起到重要作用;控制适量农业从业人员数并减少粮食作物受灾面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其他文献
<正>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大力推进的大形势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推动互联网与医疗
<正>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种植业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20.0~26.7hm2,河套农民种植收入的1/3来自向日葵,向日葵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
妈妈上班啦,今天我当家。当家有学问,安全第一个。听我说一说,学着做一做。
房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
预算定额是工程造价编制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具有时效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文中说明了进行沥青路面上面层预算定额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三种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