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汉族以及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个自独特魅力的艺术文明,在这其中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也都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及音乐形式,就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才交织成了中华国乐的伟大篇章。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多数是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凝聚了民族精神的艺术文明的结晶,也是对我国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教材。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很多改革,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音乐学科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在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音乐课程都是以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忽略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中的作用,造成了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基础教育中的缺失。学生就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作为一个传授知识文明的场所,有责任扛起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大旗。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让学生可以从小就接受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熏陶,让学生真正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了解祖国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文明。本文从少数民族音乐在北京中小学的基础音乐课堂中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北京丰台、西城、海淀、石景山四个城区中的几所中小学进行深入的调查,以及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堂中亲自进行课堂实践为研究,发现了当前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笔者对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问题思考,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从而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看法以及实施建议。本文共包含绪论及正文四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缘由以及意义,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当前音乐教育中的学术文献综述,主要研究方法和对本文中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现状。从80年代至今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概述,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项目的主要承办学校——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具体情况以及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的目的和实施条件。本章的第三节中笔者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日常音乐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观察,以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和对各方人士谈话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调查,笔者总结了少数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对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堂进行教案设计以及课堂实践进行了描述。第三章是笔者从音乐素材、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对整个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堂的实践效果与日常音乐课堂的教授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整个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的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加强我国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最后是笔者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缺乏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分析上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