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以玉米为主体耕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评价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合理耕作制度,发展红壤旱地玉米生产,缓和江西(或南方)玉米供需矛盾,作者于1998年9月~1999年10月在红壤旱地上进行了以玉米为主体耕作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与豆科作物间、套种植,活动积温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季节利用率比清种(单作)玉米高.套作使晚玉米生育期提前约10天,同时,间、套作玉米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均优于清种玉米.(2)各处理的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也有增加倾向,以"紫云英-玉米-芝麻"和"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最为明显.(3)间作、套种减轻了玉米病虫害.晚玉米间作绿豆,玉米纹枯病和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清种玉米.(4)经主成分分析,"油菜‖紫云英/玉米/玉米‖绿豆"综合效益最佳,"紫云英×油菜-玉米-玉米"次之,能兼顾三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土地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比较适宜在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双季玉米耕作制度.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高一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 本文较长,又
海拔每升100m,日均气温随着就下降0.6℃,因此不同海拔气候温度差异也大,而小麦种子成熟期间的温度是影响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以及不同收获期的春小麦种子活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活力种子一般有更高生长发育优势和产量潜力,因此,确定不同品种、不同海拔、不同收获时期种子的活力大小对提高种子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试验以不同品种“新春30号、新春26号、新春34号、新春11号”
教学目标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共有四目即“年轻美国的窘境”、“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从‘邦联’到‘联邦’”和“两党制的雏形”。四目知识贯穿一个核心知识,即1787年宪法。分别为宪法制定的背景、1787年宪法、宪法的实施和影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尝试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展示、总结评价的五环节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设计规划阶段》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设计 规划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
稻瘟病是水稻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但抗病新品种常在栽培3~5年后被新的优势致病小种(群)侵袭而沦为感病品种。故深入研究抗稻瘟病育种的
《多彩的物质世界》是九年级物理的起始章,也是重点章,它和教材后面的浮力和压强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出发点是物质的客观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位的,立足点是物质的多彩性、丰富性,在复习本章教材时,以物质为中心带领学生重新再认识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教材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有大致  的了解。  2、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人体六大关节的名称、位置及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常识。  一、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人体六大关节的名称、位置及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