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水稻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经济、最有效措施,但抗病新品种常在栽培3~5年后被新的优势致病小种(群)侵袭而沦为感病品种。故深入研究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品种抗稻瘟性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水稻7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49个杂交组合,苗期用7群3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混合孢子液接种进行叶瘟抗性鉴定,成株期采用在稻瘟病重病区设诱发行的方法进行叶瘟抗性鉴定,在病株率、病斑面积、病斑孢子层级指数、病情指数等4个指标上,对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进行了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分析。对另1组由7个不育系、5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的35个杂交组合,采用在稻瘟病重病区设诱发行的方法进行穗颈瘟抗性鉴定,在病株率、病穗率、严重度等3个抗性指标上对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 杂交水稻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 1.1 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不仅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而且在组合间变异很大。在中亲优势上,苗期、成株期在4个叶瘟抗性指标上的平均值分别为-41.30%~-20.24%、-39.65%~-28,76%,供试的49个组合中,苗期有63.27%~77.55%的组合、成株期有53.06%~75.51%的组合表现出中亲优势。在超亲优势上,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的优势较小,平均值均大于0,但供试的49个组合中,苗期有14.29%-24.45%的组合、成株期有32.65%~42.86%的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从优势的变异系数来看,苗期的超亲优势、中亲优势均具有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39%~204.83%、127.64%~240.80%;成株期的超亲优势变异系数很大,其值为358.14%~439.12%,中亲优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但其值为115.70%~204.61%。 1.2 配合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遗传均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恢复系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相对重要于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或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育系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对F1代的抗性有显著影响。供试亲本中,不育系K42A、K40A,恢复系多恢1号、成恢149在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用其较易配制出抗病组合,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恢复系缙恢1号在成株期具有较好的叶瘟抗性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用其配组可望获得优良的抗病组合,可作为优良抗稻瘟病亲本在育种中利用。 1.3 遗传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的广义遗传力(h2B)均很高且基本一致,分别介于86.29%~96.48%、88.04%~91.23%;狭义遗传力 西南农业大学2002而在职人员申请硕土学位论文(h’N)均较高且基本一 致,分别J于52.40%~68.16O、53.79%~66.25%。h’N值均大于V8-VN值,显示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冈控制,但以加性效应为上。这’)配合力的分析结果一致。 1.4 采用莫惠栋门)提出的“增广 NC JI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进行抗病基固效应分析。快方差分析、Wr,-Vr和 Wr-Vr的方差分析表明,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叫-瘟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所受的非加性效应中既存在显性效应,又存在上位性效应。 2 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的遗传分析 2.二 配合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的穗颈瘟抗性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加性效应明显较为重要,恢复系的穗颈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明显重要于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或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育系的穗颈瘟抗性一般配合力效应对巳代的抗性有显著的影响。 2二 遗传力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的穗颈瘟抗性具有很高的遗传力。在病穗率上,广义遗传力比勺)估值为93.760,狭义遗传力m’N)估值为71.32o,h’N值远大于hZB-hZN值。 2.3 供试材料中,不育系繁 17A、繁 16A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恢复系多恢1号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较低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亲本加以利用。 结合杂交水稻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认为,杂交水稻穗颈瘟抗性与苗期、成株期叶瘟抗性基本一致。在杂交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不管是叶瘟抗性育种,还是穗颈瘟抗性育种,对恢复系的抗性配合力选择尤为重要,但不能忽视对不育系的抗性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选择。在当前的杂交水稻育种攻关中,抗稻瘟性是次于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故从组配兼具高产、优质、抗稻瘟病组合的难易,结合前面对苗瘟、叶瘟的研究来看,多恢1号应为抗稻瘟病育种的优良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