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血管扩张剂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希望为改善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血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61例。依据围手术期用药不同,分为A组31例,静脉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不少于20mg/d;B组30例,静脉应用烟酰胺硝酸酯不少于24mg/d,术前均至少应用12-24小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验指标、心功能指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等资料。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所有患者术前靶病变血管的校正TIMI帧数。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2mg,1分钟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相应靶病变血管用药前后、术后的校正TIMI帧数、用药前后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及SYNTAX评分。应用两组间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分析相关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与B组一般临床资料等比较,共纳入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61例,年龄64(58-68)岁,其中男性40例,占总数的65.5%,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72.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27.9%),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一般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血管病变情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加B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后自身血流比较,用药后靶病变帧数20(16-26)帧低于用药前24(20-29)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48,P=0.013;用药后靶病变处最小管腔直径1.35(1.11-1.59)毫米比用药前1.2(0.94-1.41)毫米扩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09,P=0.002。3、A组与B组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患者用药前后、术后靶病变帧数比较,两组术后靶病变帧数B组20(12-22)帧低于A组22(16-26)帧,具有统计学差异,c~2=-1.98,P=0.048;用药前、用药后两组靶病变帧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与B组院内MACEs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均无MACEs发生。5、将术前、术后靶病变血流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UA/NSTEMI、Hs-CRP、用药分组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静脉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或烟酰胺硝酸酯均可使NSTE-ACS患者PCI术前靶病变血流的加快,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且院内均无MACEs发生。2、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可加快靶病变血流速度、使狭窄处最小管腔直径扩张。3、术前静脉应用烟酰胺硝酸酯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异山梨酯与静脉、冠状动脉均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相比,前者使NSTE-ACS患者PCI术后血流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