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效制度,指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发生相应法律效果的制度。取得时效源起于罗马法,与诉讼时效共同构成传统民法中古老的时效制度。我国民法虽在体例上继承了大陆法系,却在制度上抛弃了取得时效制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法制度中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民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进入90年代,我国逐渐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随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的民商法制度成为必然所趋,多数民法学者对取得时效也由否定论转为肯定论。民法专家如梁彗星、王利明主编的物权法草案纷纷勾勒了取得时效制度,但在制度的构成和适用上尚存在差异,因此研究取得时效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物权法制度颇有现实意义。全文采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取得时效制度的由来、存在的社会基础、制度的构建及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国外对取得时效制度的具体规定为借鉴,分析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整体框架。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取得时效制度在罗马法中的起源,后世各国对取得时效的继承和发展,从中透视出该制度发展背后的商品经济发展因素;简要概括了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中民事时效制度的两种立法例即:统一立法主义和分别立法主义。并对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缺失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阐述了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其必要性存在两方面,一是我国形成取得时效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是在制度层面上,是完善我国物权法律制度,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融合,平衡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维护司法尊严和司法秩序之必须。 第三部分我国取得时效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此本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笔者试图从各国立法例的法律渊源和逻辑体系中扬弃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取得时效之构成要件,并通过构成要件的设计达到维护商品交易稳定,定分止争的效果。本文结合民法学者们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借鉴现代各国成熟的立法经验,构筑了我国取得时效要件的构成—占有和期间。主要分析了占有和期间的具体含义,并对占有是否须为善意,以及期间的中止和中断进行了表述和界定。对于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在分析法德两国不同观念的基础上,对时效完成后,物权的变更和转移进行了阐述。 第四部分我国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其目的在于分析取得时效在我国存在的制度空间。取得时效作为财产权的取得方式,首先适用于所有权的取得,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在所有权之外,根据我国的国情,取得时效制度可适用于其它财产权类型如: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邻地使用权、典权、担保物权、无体财产权等,并不惜笔墨地分析了取得时效适用的例外。第五部分取得时效与相关制度的协调。取得时效在制度设计和构造时就应该考虑与相关其他制度的协调、统一,才能避免与其他制度的矛盾,真正实现其制度价值。该部分针对现行法律体系中与取得时效有可能存在法律冲突,剖析了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善意取得、不动产登记制度、占有存在的矛盾、差异和一定程度的协调与融合,确认了取得时效在物权法中的地位和价值。
其他文献
网络诽谤罪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它以网络为载体,是近几年开始在网络上涌起的新名词,其特点是传播的速度快,波及的范围广,具有不可控性等。由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形式变化多端,
发生在主板的上市弊案中,往往是发行人与中介机构联合起来在申请文件上造假以骗取监管机构的发行核准,近来发生的创业板欺诈上市第一案——新大地案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更
乳酸菌青贮添加剂是专门用于饲料青贮的一类微生物添加剂,主要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
民国时期,上海的“月份牌”插图,从构图、形式、内容到绘画方式,都明确反映了当时插画与商业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的一面,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鲜活的社会图景,在吸收了
文章研究社会民生网络论坛发帖行为的动因,发现:在网络论坛中,网民的论坛参与水平并不平均;论坛认同感、信息交流动机与声望动机是促使参与者围绕社会民生话题发表主帖的显著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环境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资源。当前绿色贸易壁垒是对为达到环境标准的产品进行限制的
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城镇化过程必然涉及三农问题,而且农民的权益在城镇化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平等保护又是重要的问题。本案从分析"外嫁女"申诉案件出发,论证平等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称《继承法》)自1985年颁布实施以来,在继承案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广大人民群众拥有的私有财产种类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