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养老保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自国务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十年间,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是否减轻了养老负担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如果有影响,作用效果如何?开展“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剖析“新农保”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影响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对3013户样本两年的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总收入、人均财富持有量、家庭成员数量、接受初中教育人口占比、年龄等家庭特征变量之后,实证检验了参加“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总支出和不同层次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参加“新农保”之后,在消费总量上,可以增加农村家庭11.87%的消费支出;“新农保”对农村家庭不同层次的消费支出影响存在差异性,对于食品、衣着、水电费、燃料等日常消费,参加“新农保”可以增加农村家庭5.48%的日常消费支出;对于交通通讯、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耐用品等高层次消费,参加“新农保”可以增加农村家庭30.75%的消费支出。研究结论表明,参加“新农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目标,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通过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保,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参保率,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的“三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拓宽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