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文中所指人才除明清时期的文进士外,还包括为云南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作出了贡献的一些人物。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明清时期云南的学校教育及人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随着秦汉封建王朝对云南的经略,儒学便开始传入。元代以前的云南儒学教育文献记载过于简略,不得详征。赛典赤·赡思丁建立云南行省,立学兴教,儒学得以在云南广泛传播。 明代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激烈变革的时期。伴随大批汉族移民的到来,云南民族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汉族移民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文化,从而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也为云南的儒学教育空前兴盛创造了条件。 清王朝建立后,在云南依然推行“尊孔读经”的文教政策,普遍设立义学,在边远民族地区兴办儒学。儒学文化通过多层次的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这时期,人才大量涌现,这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从这时期云南人才的地理分布看,云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探寻云南学校教育及人才发展的规律,旨在总结历史经验,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地开发人才资源,更好地利用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