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及模拟预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寻求更加合理的发展模式以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问题,更可能会对中国数以亿计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村居民点利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蓟州区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不仅影响蓟州区的城市发展,更深刻影响其农村居民的利用方式。同时,蓟州区作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其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对周边村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深入剖析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的冲击,对于提出科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方案,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评估新型城镇化政策实施对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的影响,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调控策略,需要在较长时间尺度上揭示农村居民点格局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演化周期长、规模小、特征不易识别的问题,利用中长时期(1962-2015年)历史遥感影像支持蓟州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以20年左右为一个时期解译遥感影像,获取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历史数据,通过空间韵律测度指数、平均最近邻指数、空间关联测度等方法,来揭示不同时期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空间形态布局,并对影响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发展情景,利用CLUE-S模型对2030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演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1962-2015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演化,在不同时期,其表现特征不尽相同,影响其演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也各异。1962-2000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个数不断减少,外部形态逐渐趋于规则,在整个研究区内呈随机分布态势,主要受蓟州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影响。2000-2015年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个数大幅增加,农村居民点外部形态不规则现象比较明显,且在整个研究区内呈现一定程度的集聚分布态势,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点的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影响。整个研究期内,蓟州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在不断扩张,且其扩张以侵占周边耕地为主。(2)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化特征,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如高程、坡度等,主要影响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初始分布状态,农村居民点具有明显的向低海拔区域集中分布的特点以及低坡度区位趋向性,具体表现为:不同年份农村居民点均主要分布在高程介于1-86m的区间以及坡度为0-2°的区间。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农村居民点的演化趋向性,即后建的道路和有利的区位条件,对初始状态的农村居民点成因分布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点的演化选择,具体表现为:公路和高速公路由于增加了与外界的交通便捷性,从而促使农村居民建房往往靠近交通更便利的区域;铁路对农村居民点的演化具有噪声污染等负面影响和交通便利等正面影响的双向作用,离铁路较近的区域(3000m范围内),噪声污染较严重,铁路的负面影响占主导,3000m以后,噪声污染减弱,交通便利性占主导。城镇扩张一方面会占用周边农村居民点,一方面又会因其经济发展辐射作用,促使周边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人口和GDP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即人口和GDP密度越大,农村居民点的规模也越大。(3)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蓟州区农村居民点的演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情景下,农村居民点规模减少2.23%,其转化方向主要为城镇和其他建设用地,城镇化对农村居民点影响较大区域主要在蓟州区的中南部。旅游发展情景下,农村居民点规模增加7.89%,且主要来源于对耕地的侵占,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较大区域主要在蓟州区的北部山区。新型城镇化政策实施下的农村居民点演化趋势与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点演化过程相异,在未来规划指导蓟州区农村居民点建设,应综合考虑两种发展模式对农村居民点发展的冲击,在城镇化过程中融合旅游发展,在城镇发展的同时,兼并特色乡村建设,合理调控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和空间布局。
其他文献
茶轮斑病(Tea grey blight)在贵州茶区是一种发病较为严重的病害,且茶树的叶片是该病害的主要病发部位。当茶树受到病害侵染时,茶树生长受阻,叶片表面产生大量病斑,并引起叶片脱落,从而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分离鉴定茶轮斑病的病原菌,筛选出抑制该病原菌的高效、安全的药剂,并研究该药剂对茶轮斑病病原菌的作用机理,为防治茶轮斑病提供重要依据。经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茶假拟盘多毛孢菌菌株GZH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BPMSM)是一种将磁轴承和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电机。这种电机不仅具有磁轴承的无机械摩擦磨损、无需润滑和密封、无污染、高速度、高精度、寿命长等优点,还具有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大、效率高、无励磁绕组等优良特性,在精密高速电主轴、飞轮储能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确保BPMS
多孔硅(porous silicon,PSi)作为一种纳米结构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易于表面修饰、易于生物修饰等诸多优点。目前多孔硅生物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而基于荧光标记的多孔硅生物传感器都是使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基于荧光标记的多孔硅生物芯片无法使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本文基于数字荧光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检测方法,在488nm的可见激光激发下,采用数字呈像设备获得多孔硅量子点生物传感器的荧光
压力分散型锚索是一种岩土锚固技术,属于荷载分散型锚索的一种,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广泛的用于各种边坡支护的实际工程中。这种锚索的特殊性在于有多个单元锚索,这些锚索分布于
约束编程(CP)是用于建模和求解组合约束问题的通用且灵活的框架。表约束(也称为扩展约束)明确表示它们所涉及的变量的值的允许组合作为元组序列,称为表。表约束理论上可以编码任何类型的约束,并且是约束编程中最有用的约束之一。这些约束可以从已经从配置问题中的数据库读取的数据生成,或者可以编码用户的偏好以及其他应用程序。表约束将任意约束明确定义为一组解(元组)或非解。因此,表约束的空间与元组的数量成比例。简
目前,在科学技术和自然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非线性问题。逼近问题中的参数形式一般是各种形式的参数,但是由于非线性问题非常普遍,就很难归结为一般的理论,这些非线性问题现在依然是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作为计算科学中最有力的数值算法之一,插值法在非线性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它的目的是构造出一个有连续定义的新函数,使新的函数与被插值的函数在给定点的值上完全一致。其中,多项式插值是最先
纱布是用于皮肤伤口的最广泛使用的伤口敷料。这不仅是因为纱布具有成本效益并且易于使用,还因为它们可以充当物理屏障来保护受伤的皮肤免受细菌感染。然而,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纱布的使用可能使伤口的再生恶化:1)纱布可引起严重的感染,因为伤口挤出物被吸收到纱布中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当的滋润和营养的环境;2)由于伤口挤出物渗透到纱布中,纱布会紧紧粘在受伤的皮肤上,并在换药时损坏新形成的皮肤,从而导致“继发性伤害
目的:评估胆道腔内照射治疗(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ILBT)相比单纯支架植入对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谷氨酸离子型受体拮抗剂MK801关节腔注射后对补体C5和MAC、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软骨病理改变,探讨外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减轻OA进展的发病机制,为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开辟新的路径。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评分: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治疗组、模型激动组4个实验组。A: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G组)
本论文从设计高稳定性析氧及检测电极材料出发,首先以兼具性能优越与价格便宜的镍作为新型高性能析氧电极材料构建的基础材料,深入研究了在镍材料基础上,通过结构设计以及与其他材料结合的方式,增加催化剂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规律,阐述了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对析氧催化剂稳定性提高与析氧性能提高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此结构设计及性能提高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应用在电化学检测材料的构建,通过酶与凝胶及电子介体材料结合,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