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羊草+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留茬对植物群落的再生与牧草养分的循环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刈割留茬影响所收获牧草的经济产量、牧草的养分含量和牧草养分储量。刈割留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牧草经济产量,留茬过高收获的牧草经济产量就会少,则牧草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也会有所响应;留茬过低,其收获的牧草经济产量虽然高,但留茬过低会对草地之后的植物再生、牧草经济产量、营养物质的循环、凋落物产生量和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等产生不良影响,以致因养分的失衡草地开始退化。因此,研究牧草的产量动态、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和养分储量,确定割草场适宜的留茬高度,对天然割草场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五年的留茬处理中牧草经济产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刈割年份的增加各留茬处理经济产量降幅逐年缓解,除0cm留茬处理外,其余留茬刈割处理间收获产量差异减少,收获产量有趋同的现象。  2.大于10cm的留茬,有利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就种群而言,低于6cm的留茬,有利于羊草地上生物量的积累,高于6cm的留茬有利于克氏针茅地上生物量的积累,14cm的留茬,有利于其它种群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3.刈割初期6cm留茬羊草高度降低,随刈割年份的增加羊草高度上升。留茬越高羊草高度降低的幅度越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羊草经济产量下降。10cm以上的留茬有利于克氏针茅个体高度的增长。留茬高度越高克氏针茅高度的降低幅度越小,0cm至12cm留茬刈割,使针茅产量呈现阶梯型下降。  4.羊草、克氏针茅各种元素的储量受元素含量和羊草、克氏针茅收获量两因素的影响,C和N储量主要受产量影响,P储量受产量影响的程度要弱于C和N。留茬处理可使混合物的N含量增加,P含量在0cm留茬和6cm留茬处理中增加,在其他留茬处理降低。混合物C、N和P储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留茬越高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越低,20cm以下土层有机质受留茬处理影响小0cm留茬和6cm留茬处理主要影响0-10cm土壤有机质,8cm-12cm留茬处理主要影响10-20cm的土层有机质,各处理对20-30cm土层有机质影响较小。  6.高强度的刈割(H0)降低0-20cm土层土壤的N含量,但增加速效N含量。适当的提高割草的留茬高度有利于深层土壤N的积累。  7.不同留茬处理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全P和速效P含量,适当的提高割草的留茬,有利于20-30cm土层土壤全P的积累和10-30cm土层土壤速效磷的维持。
其他文献
肌醇磷脂依赖的磷脂酶C(PI-PLC,简称PLC)是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酶,它水解PIP(Phosphatidylinositol bisphosphate)生成两个第二信使分子,1,4,5-三磷酸肌醇(IP)和二酰甘油
转基因技术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基因组中,从而使得许多植物的遗传性状得到改良。随着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正逐步成为非常重要
近年的研究发现,淀粉去分支酶(SDBE)在植物支链淀粉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DBE的两种类型均参与胚乳支链淀粉的合成。但SDBE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特别是关于小麦中两类淀粉去分支酶的研究国内外均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总淀粉含量相近而支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6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支链淀粉含量的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两种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解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英语考题,我们发现单纯考查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点的题目已经逐渐被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语言素养的题目所取代。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要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技巧;阅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63 
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是现阶段全世界正在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燃料酒精是一种十分有效和有前景的解决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秸
研究目的:脂筏是膜脂双层内富含胆固醇和鞘脂的微区,目前公认的脂筏功能是参与信号转导、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以及胆固醇代谢运输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筏参与了B淋巴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