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钠离子依赖性维生素C转运体2(SVCT2)基因rs6133175位点和rs127968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以此来确定该病的易感基因,为子痫前期的临床预测提供遗传学依据;第二部分调查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的疾病史、生活和饮食习惯情况,以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和膳食多样化程度,为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改变不良习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山东各地医院产科同期分娩的1029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病例组,1037例健康足月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提取DNA,运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然后对SVCT2基因rs6133175位点和rs1279683位点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比较。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就诊且确诊为子痫前期的20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子痫前期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史及家族史、体力活动情况、生活及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选用24h膳食回顾方法调查子痫前期患者24小时内的食物摄入情况。营养素摄入充足比(nutrient adequacy ratio,NAR)用来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各类营养素摄入是否充足,膳食多样化评分(dietary diversity score,DDS)用来评估子痫前期患者摄入食物种类是否多样化。结果1.SVCT2基因rs613317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08,P=0.02)。将rs6133175位点的病例组与对照组分成(AG+GG)亚组和AA亚组后,发现这两个亚组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0.01,P=0.01,OR=0.71,95%CI=0.55–0.92)。轻度/重度PE和早发型/晚发型PE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以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均有关联(重度PE vs对照:χ2=10.97,P=0.004;早发型PE vs对照:χ2=11.82,P=0.003)。然而,SVCT2基因rs1279683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1.52,P=0.47;等位基因:χ2=0.64,P=0.44,OR=1.05,95%CI=0.93–1.2)。2.在年龄方面,年龄≥31岁者占63%;BMI水平,24≤BMI<28(超重)的患者占37%,BMI≥28(肥胖)的患者占10%。在疾病史方面,合并慢性高血压者占12%,有糖尿病病史者占9%,合并高血脂者占3.5%。在体力活动方面,几乎不锻炼者占57%,轻度体力活动者占24%,适度体力活动者占19%。饮食习惯上,17.5%的患者嗜油炸食物,30%的患者常吃偏咸的食物,18.5%的患者喜好甜食;三餐不规律者占了11%。从供能营养素比例分配来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实际供能比分别为9.8%、31.6%、58.6%;其中蛋白质供能偏低的患者有116名(58%),脂肪供能占总产量比过高者有46名(23%)。在营养素摄入水平方面,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C、钙及锌的摄入量不足,NAR分别是0.78、0.65、0.52、065;维生素E摄入量过高,NAR为1.31。膳食多样化分析发现,子痫前期患者的DDS评分均值为6.2分,众数为6;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的消费率偏低,分别为46.0%、52.5%、47.0%。结论1.本研究数据表明山东汉族女性SVCT2基因rs6133175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有关联;而该基因另一位点rs127968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无关联。2.子痫前期患者孕前超重或肥胖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子痫前期患者孕前患有慢性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体力活动偏少,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蛋白质摄入偏少,脂肪摄入偏多,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适宜;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偏低,如蛋白质、维生素C、钙、锌等;饮食多样化程度不高,鱼虾、奶类、豆类及坚果类食用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