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SiO2材料表面羧基功能化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向PEI-SiO2表面接枝氯乙酸钠并控制其接枝量,制备出两种硅胶新材料:IDA-PEI/SiO2新材料和GIY-PEI/SiO2新材料,并且研究了二者的吸附性能,因此本文主要包括这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为IDA-PEI/SiO2新材料的制备及其对Mn2+吸附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条件试验,确定出IDA-PEI/SiO2最佳制备条件为:3g PEI-SiO2,100mL体积比为3:1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1.92g氯乙酸钠,5mL三乙胺,80℃反应8小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确定新材料为IDA-PEI/SiO2;研究了吸附条件对IDA-PEI/SiO2新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的增加、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温度的升高,IDA-PEI/SiO2新材料对Mn2+吸附容量增大。通过对吸附等温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都可以较好的描述IDA-PEI/SiO2材料对Mn2+的吸附过程。热力学数据△H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S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熵增过程,△G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在303K~333K之间,|△H0|<|T△S0|,说明该吸附过程由熵变控制,而不由焓变控制。动力学研究表明,IDA-PEI/SiO2材料对Mn2+的吸附过程是受扩散步骤控制、为化学吸附、为非均相扩散过程、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另一方面为GIY-PEI/SiO2新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研究。确定出GIY-PEI/SiO2最佳制备条件为:3g PEI-SiO2,100mL体积比为3:1的无水乙醇与蒸馏水的混合溶液,1.92g氯乙酸钠,5mL三乙胺,30℃反应4小时。研究了吸附条件对GIY-PEI/SiO2新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初始浓度、吸附温度的增加,GIY-PEI/SiO2对Cu2+吸附量增大。通过对GIY-PEI/SiO2吸附Cu2+等温曲线的拟合,表明该吸附过程适合用Langmuir等温方程进行描述。热力学数据△H0>0、△S0>0、△G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熵增过程、自发过程;在303K~333K之间,|△H0|<|T△S0|,说明该吸附过程由熵变控制,而不由焓变控制。动力学研究表明,GIY-PEI/SiO2材料对Cu2+的吸附过程是受扩散步骤控制的、为化学吸附、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中小型轴承环件(套圈)作为中小型轴承的基体组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领域。中小型轴承环件的传统塑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锻造制坯工序(下料、镦粗、冲孔等)和径向辗扩工序。而轴承铸坯径向热辗扩成形工艺,是铸辗复合新工艺中针对中小型轴承环件成形的一种低碳高效成形的新工艺。新工艺将传统中小型环件成形工艺中冗长复杂的锻造制坯改进为铸造制坯,大幅度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废气排放,具有很高的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Park,EIP)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不仅要求园区各成员内部实
试验采用多点进水OAO工艺,以高氮磷、低碳氮比的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对象,对比了冬季与夏季驯化期间系统进出水污染物的不同变化,研究了内回流比r和总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运行最佳内回流比r和HRT,考察了外加碳源对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DO对总氮去除方式的影响,并提出了该系统运行的优化控制建议。在夏冬两季不同水温下,采用同样的污泥驯化方式运行。对于实际生活污水,冬季污染物浓度比夏季高。夏季水
本论文侧重研究电荷转移型有机分子的单、双、三光子吸收性质。圆二色光谱,基于左、右旋圆偏振光吸收性质的不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吸收光谱,是一种与手性相关的性质。这里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使人类不得不反思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与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工艺能节省曝气量和反硝化碳源,并具有污泥生成量小等一系列优点,因而近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
利用刚性体增韧准韧性聚合物,由于其在增韧的同时,提高了材料诸如强度与刚度等方面的性能,因而成为目前聚合物改性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各种刚性体增韧聚合物的方法中,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