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发育有大量的黄土滑坡,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已经严重影响了本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该区黄土地震滑坡的致灾区域进行详细分析,可判明滑坡危害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建议。本文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在分析各滑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测量、现场和室内试验、理论计算分析,对黄土地震滑坡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黄土地震滑坡致灾区域的预测方法。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进展: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身研究的需要采用土体组成作为分类标准,将黄土地区内发育的地震滑坡进行了类型划分。其分别是纯黄土层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黄土-砾石-基岩滑坡、黄土-基岩滑坡。据统计,纯黄土层滑坡数量占地震滑坡总量的60%以上,因此研究主要针对纯黄土层滑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进行斜坡的地震稳定性计算。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与斜坡地震安全系数关系。斜坡地震安全系数主要受到烈度、比高、坡度、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等不同因素影响。对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影响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震级控制着滑坡的致灾范围,而地震烈度影响着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坡向指向震中和垂直于断裂走向方向的地震滑坡分布密集。比高、坡度等因素也对滑坡的致灾距有规律性的影响。采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模型对黄土地震滑坡滑距进行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其它计算方法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在针对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以观测的147个地震滑坡中93个黄土滑坡为基本资料,建立了模糊信息关系矩阵。对计算分析所得的滑距数据,结合野外现场考察观测的数据进行面积计算,得到黄土地震滑坡致灾区域的结果。并以天水市为例对市内及周边地区22个危险性斜坡进行了地震滑坡致灾区域预测,提出了相关防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