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64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它是把体验作为一种经济提供物的经济形式,它的到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而旅游的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必须走在其他行业前列。本文正是基于体验经济背景下,研究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并把体验经济理论与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起来,以前瞻性的眼光和视角寻找到能为博物馆旅游业创造价值的新一代体验型产品。 本文通过研究体验经济及旅游产品的本质属性,提出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概念。它是运用体验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体验化设计后得到的产品。阐述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内容,以及他与一般旅游产品在类型和开发上的联系。并根据体验经济的原理和博物馆旅游理论,提出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以及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并总结出博物馆旅游体验设计模型,将其运用到了“三国文化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中。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武侯祠博物馆这一能较好的实现体验旅游的载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位为“三国文化博物馆”,希望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理清体验经济背景下如何设计开发富有体验价值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并通过研究博物馆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为下一步更好的推动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通过对武侯祠博物馆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文章给出了武侯祠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同时论述了产品在开发中的六要素:主题、情节、场景、角色、表演和控制,并将其贯穿于“武侯祠博物馆体验项目和线路的设计当中;在博物馆后续管理中,提出了把游客体验矩阵分析法和旅游体验吸引力指数运用到其中,以期项目的设计能够更加适应游客体验的需求。文中所论述的“三国文化博物馆”系指武侯祠博物馆。
其他文献
岩墙作为传输岩浆到地壳(形成岩床和浅部岩浆房),并贯穿地壳形成熔岩流的主要通道,其时空分布、几何形态和侵位机制等信息与岩浆活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壳演化等方面都具有密切的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且其山西组和太原组有效储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沉积相带的控制。本次研究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了地表露头、
学位
本文以江西德兴铜多金属矿山及矿集区为研究区,开展区域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时空对比研究。在德兴地区4800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土壤样品919个,水系沉积物样品330个。同时,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As、Hg、Cd、Cr、Zn、Cu、Pb)的含量。 针对919个土壤样品,分别从原始测试数据、指数法和污染程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