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自发射、响应快、亮度高、柔性可卷曲等优点,已在新一代大面积平板显示器和半导体固体照明光源领域中备受瞩目。然而,实现白光器件必不可少的红光材料由于发光效率和色纯度不高,发展明显落后。而以铱为内核的磷光材料由于较高的发光效率、亮度以及分子结构的易修饰性越来越得到电致发光领域的青睐。本文针对红光材料的现状,设计合成了2-芴基苯并噻唑和2-茚基苯并噻唑两种配体,并分别制得了每种配体的双环化和三环化的小分子铱配合物,所得四个目标铱配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中两种铱配合物在苯并噻唑的2位引入了含脂肪长链的芴基团,增大共轭体系、降低三线态能级的同时,基于芴的高亮度和良好成膜性等特点,期望相应铱配合物能成为高发光效率和优良色纯度的红光磷光材料。另外两种铱配合物在苯并噻唑的2位引入茚基,发光达到深红色区域,但较低的荧光量子效率限制了它们作为发光材料的应用。以上四种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都经过氢核磁和质谱得到确证,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光物理测试显示,芴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两个铱配合物的发光达到饱和红光区域,且荧光量子效率较高,因此进一步用于制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能。通过真空蒸镀技术,分别将芴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两个铱配合物作为客体发光材料掺杂在小分子主体材料CBP中制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分别考察了每种材料在5wt%掺杂浓度下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亮度-电压-电流密度及发光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电致磷光器件都能发射高亮度、高效率的橙红或者红光,其中,含芴基的双环化铱配合物器件色坐标稳定在(0.63,0.36)附近,接近标准红光,启动电压为4.8V,最大亮度和最大发光效率达到16160cd/m2和15.48cd/A(7.681m/W);含芴基的三环化铱配合物器件色坐标为(0.59,0.40),属于橙红光,启动电压为5V,亮度和发光效率达到最大值36760cd/m2和30cd/A(14.01m/W)。这些数据在目前已经报道采用类似方法制备的红光以及橙红光器件中属于最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