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初步临床探讨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性提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腔内修复原则。  方法: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不同的处理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1.序贯处理组67例:采取由近至远的原则腔内修复主动脉破口(如不处理内脏动脉处破口,亦不处理其远端破口);2.非序贯处理组48例:不按照由近至远的原则腔内修复主动脉破口(不处理累及内脏动脉破口,其余远端破口行腔内修复)。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腹腔干处主动脉径直径增长率、不适主诉发生率、假腔血栓化比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腹腔干处主动脉直径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腹腔干处主动脉直径增长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腹腔干处主动脉直径增长率有明显差异(P<0.05)序贯组低于非序贯组;不适主诉发生率及假腔血栓化比率均可见明显差异(P<0.05),序贯组优于非序贯组。  结论:经过初步临床探讨,我们得出在处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时,序贯处理优于非序贯处理,它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减少了封堵远端破口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但其中远期效果还需长时间的临床随访。
其他文献
从订单林业和贸易信贷的运作机理入手,提出影响林产加工企业向农户提供贸易信贷的理论假设。作者以福建省73家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