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交往、作用、影响的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社会关系。民族意识是民族关系中体现的核心要素,它标示本族与他族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体现出的自然差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广西逐渐形成外来民族与本地土著民族共同居住的局面。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性质由民族的性质决定,民族的性质由社会的性质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民族关系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广西各民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历史,为研究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它在分析民族产生、发展、消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它为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表现在民族利益、民族权利和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广西民族经历不同性质的社会阶段,在民族地位、民族权利等各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异。广西各族人民在反抗民族剥削、压迫,抵御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结成了团结一致、友好合作的民族关系。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广西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民族关系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梳理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厘清民族发展主线,基本上可以总结出民族发展规律。从历史上看,它以现有民族关系格局为前提,受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制约,国家制度、民族政策、国际环境对民族关系发展有重大影响。广西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开发了祖国南疆这片热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总结广西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为当今的民族工作不无裨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民族纲领、方针、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政治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前提,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是发挥本区地理优势,实现经济社会整体进步的一种科学选择。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和团结社会进步力量,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