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6708亿元,同比增长6.9%。尽管这是25年来,中国GDP增速首次跌破7%,但在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的背景下,6.9%的增长速度也是来之不易。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技术进步的主力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因而企业的成长一直为社会所关注。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市集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集聚经济一方面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会加剧地区经济总量和结构上的不平衡。城市经济学家对集聚经济影响下经济变量的地区差异早有研究,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下企业投资水平存在地区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有三方面可能的猜想:第一种可能是城市外生因素,如城市交通便利或气候宜人,就可能吸引很多企业或劳动者,这会造成城市间投资机会的差异,当然,前提是投资机会对企业投资水平产生影响。第二种可能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如较低的税率或是其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等因素,也会使一些地区的企业发展优于没有政策优势的地区。第三种可能就是各个城市通过内生互动形成城市自己的内在推动力,当一个企业受到某种正向刺激时,通过溢出效应,把正向刺激的影响传导给周围邻近的企业。这种溢出来自于城市各要素的内生互动,如城市劳动者之间知识的分享传播,邻近企业间的技术溢出等,也即本文研究所指的“活力”。 因此,本文拟从地区集聚经济与知识溢出的角度,基于国外学者的理论模型,研究我国地区活力与企业成长能力的关系。而企业投资作为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学术界,企业投资也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主要以企业投资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力,即研究企业投资的地区效应。 本文利用2008-2014年中国区域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企业投资水平的地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验证在同一区域内,我国企业的投资水平是否趋同,再通过回归分析企业投资水平与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投资水平的关系,接着引入企业现金流及托宾q值,进一步分析企业投资水平与同地区企业的现金流与q值的关系。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投资水平与位于同一地区的其他企业的投资水平及现金流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还从企业规模、不同行业划分以及地区人均GDP水平三个方面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都表明我国企业的投资水平存在地区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位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更明显。 最后,本文基于我国地区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由于在集聚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投资表现出负的地区效应,说明我国集聚经济环境下知识溢出效应较小,而知识溢出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人力资本外溢。因此我国应重视人力资本在促进企业成长以及地区经济增长当中的作用,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其次,造成我国企业投资地区负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要加速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化促使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再次,技术溢出效益也是影响同地区内企业投资率趋同的一个重要因素,营造技术扩散的宏观环境,加大新技术的模仿及扩散因素,拓宽技术溢出渠道,对加强企业的地区正向影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的地区负效应更强,说明小企业在当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改善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增强小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后,实证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企业投资水平的地区负效应大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由此政府应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投资,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第三章,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学建模方法。具体而言,第三章基于地区企业生产的外部性,并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理论,推导出存在地区活力时,同一地区两个企业投资支出互相影响的简单模型,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本文的第四章以及第五章,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具体而言,本文利用在2007年以前上市的除金融行业以外其他所有行业的上市企业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及分别从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中选取的8个地区的经济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地区活力对于企业投资影响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企业在集聚经济背景下地区活力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实证分析发现,与国外企业投资的正向地区效应不同,我国企业投资所受到的地区影响更多的是集聚经济下的挤出效应所带来的反向影响。本文的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企业投资的地区敏感性及原因有重要意义。另外,本文除了分析我国企业投资的地区效应,还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同地区企业的投资机会(托宾q)和企业现金流对投资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企业现金流作为投资决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企业现金流与投资关系的研究。从现实意义方面来讲,本文对于企业投资的区域效应研究,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决策效率以及新生企业的区位选择。另一方面,研究结论对于地区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施鼓励企业投资的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研究存在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目前国内外虽然有很多关于集聚经济、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的文献,并将其与经济变量相联系,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集聚经济、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对于地区经济增长、企业区位选择、企业创新以及劳动生产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从集聚经济、技术和知识溢出的角度,研究地区活力与企业成长能力,即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这在国内研究中比较少有。 (2)本文除了研究地区活力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还将对企业投资的研究拓展到企业投资机会q及企业现金流。与以往文献对于企业现金流与企业投资的研究相比,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考察的是邻近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投资机会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范围更广。 (3)为了更好的分析地区活力对于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本文基于地区企业生产的外部性,即企业投资水平受到邻近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根据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理论,推导出存在地区活力时,同一地区两个企业的投资支出互相影响的简单模型,为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为了区分行业影响和地区影响,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四类:同行业同地区、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相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而本文回归模型中所采用的解释变量是按行业和地区分类的企业组合的平均水平,包括同行业同地区、不同行业同地区以及同行业不同地区三个组合变量。 本文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文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没有对地区活力的传导渠道进行深入研究,以具体分析我国企业投资水平与同地区其他行业的企业投资水平负相关的原因。 (2)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8个代表区域,没有对其他城市或地区企业投资水平的情况展开研究,如果把更多的城市及地区纳入研究范围,可能所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 (3)本文研究的数据期间为2008-2014年,虽然样本容量对于回归分析已经足够,但由于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部分财务数据统计标准发生变化,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没有将2008年以前的数据纳入研究范围,导致没有得到更长时间范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