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内蒙古某蛋鸭场疑似坦布苏病毒病的患病鸭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分析,本课题组通过蚀斑纯化、BHK细胞适应实验、透射电镜观察、血凝性检测及病毒滴度测定、RT-PCR等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鉴定;对雏鸡、小鼠进行脑部攻毒,研究该病毒对不同实验动物的致病性。 患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鸭颈扭曲,脚蹼卷曲无法站立;剖检可见明显病理变化;病理切片结果表明肝脏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肝索紊乱消失,窦状隙充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胃粘膜层部分脱落,细胞碎裂、溶解,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但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料研磨组织上清液接种SPF鸡胚后,死亡鸡胚胚体肿大,全身弥漫性出血,肝脏存在黄色斑块,脑膜有树枝状充血,尿囊膜肿胀、出血明显;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TMUV感染BHK细胞后出现CPE;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空斑形成单位为4.36×107pfu/mL;ELD50为10-4.54/0.3mL;鸭源TMUV对雏鸡及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本研究将分离到的毒株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生物学特性鉴定为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坦布苏病毒NMG株;鸭源TMUV对雏鸡及小鼠均有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