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湿法相转化方法制备了聚氨酯/二氧化硅(PU/SiO2)复合膜、选用不同聚合度的聚氯乙烯(PVC)以及不同羟基值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分别与PU/SiO2复合制备了PU/PVC/SiO2和PU/PVB/SiO2复合膜,对不同配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试和评价了铸膜液中PU分子链的运动、相分离动力学及膜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湿干流动孔隙仪对膜的微孔形态结构进行了全面表征和讨论。
采用NMR测试了PU分子链运动弛豫时间T1值,研究分子链运动对膜微孔结构的影响。SiO2、界面改性剂、PVC、PVB的加入,均使T1值减小,即PU分子链缠结减少,PU分子链易于运动。
测定了光透射曲线,回归拟合计算最初3s时间内的曲线斜率,从相分离动力学角度定量分析斜率值大小对膜结构的影响,发现SiO2、PVC和PVB的加入,可使分相速度不同程度地加快。将相图结果与动力学分析相结合,讨论了该系列体系的相分离机理及其对微孔结构的影响。
在PU/SiO2复合膜中,含有SiO2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的PU复合膜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界面改性剂的加入使SiO2易于分散,水通量随SiO2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截留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MA结果显示,在PU/SiO2复合膜中PU的Tg变化不大。在PU/SiO2中,加入适量的一般聚合度PVC-3可使PU/PVC/SiO2复合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PVC-3质量比为60/40时,膜的截留率较大,水通量较小,而随HPVC用量增加,截留率和水通量均下降。同样,含有PVB的PU/PVB/SiO2复合膜性能有一定提高,羟基含量低的PU/PVB-1复合膜的截留率较高,水通量较低。用DMA测试了两个体系的相容性,结果显示PU与PVC有较好的相容性,与PVB的相容性则相对较差。将所制备的PU复合膜用于处理造纸黑液,其中PU/PVC/SiO2复合膜对黑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6.6%和86.9%。对PU复合膜进行了SEM测试,并采用分形数学方法对膜试样断面SEM照片进行了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PU膜中的指状孔尺寸较大,而加入SiO2、界面改性剂、PVC或PVB的PU复合膜,指状孔尺寸减小,使得到的分形维数增加。
使用湿干流动孔隙仪对不同的PU复合膜进行了微孔形态结构的量化表征,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加入SiO2所得PU复合膜的孔径尺寸分布比较均匀,在此基础上加入PVC或PVB可以改善PU/SiO2复合膜微孔形态结构,使微孔结构更加细化、孔径分布更趋均匀,并增加微孔连通性及孔隙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