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手术治疗方式在防止肘内翻发生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治疗的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的治疗方法选择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固定;B组20例在C型臂透视机下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位分布、肿胀程度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病例术后携带角、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肘内翻发生率及总体疗效进行比较,以评价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该手术方式在防止肘内翻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方面的作用。结果:60例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无前臂缺血性挛缩、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A组携带角减少度数明显优于B组,证明A组在预防肘内翻方面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中发生1例轻度肘外翻,未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病例;B组患者中未发生肘外翻及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病例。A组与B组在术后观察的肘关节活动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说明AB两组的治疗方法都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根据Flynn评价标准:A组治疗后优良率92.50%,B组治疗后优良率75.00%,,经Z检验,Z=-3.35,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A组(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论:1.切开复位外侧两枚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操作简单易行,断端对位对线好,手术时视野暴露清晰,不必在术中反复复位,避免加重肘关节的损伤,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低,且可有效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却可能引起肘外翻畸形。与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在预防肘内翻方面有优越性,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2.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具有创伤小,无手术切口瘢痕等优点,但是这种治疗方式肘内翻发生率仍然较高,而且容易引起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这样不仅增加了再次行矫形手术的风险,而且可能给患者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