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研究——以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热门旅游形式,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造成开发者盲目开发,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可持续性不强、吸引力不高等各种问题。因此,急需提高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为科学指导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补充、丰富、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体系,本文利用文献查阅、比较借鉴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做出定义、总结国内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概况,对国内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论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模式和类型。其次阐述了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相关概念、七个理论支持、五项基本原则以及六个步骤。然后通过借鉴吴必虎所提出的“1231旅游规划模式”,建立起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1331模式”,即一个目标:包含总体目标和分目标;三个分析: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析(表层内容:资源分类、资源评价;里层内容:空间布局、游线设计)、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分析(表层内容:现状调查、具体分析、市场预测;里层内容:旅游形象设计、形象宣传与营销)、乡村休闲旅游综合分析(优势与劣势分析、机遇与挑战分析、综合矩阵分析);三个板块: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板块(开发原则、开发策略)、乡村休闲旅游设施规划板块(规划原则、基础设施规划、服务设施规划)、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保护板块;一个支持系统。其中在资源分类中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理念,提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新的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刘庆友所建立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结合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建立起一个新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最后将文中所提出的“1331模式”运用到《苍南县乡村休闲旅游总体规划》中,实际论证了此规划模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进行了总结性研究,以期为以后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工作起到导向作用。
其他文献
合肥市既有住区存量巨大、分布广泛,且至今依然保存着基本完好的质量,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今看来,这些住区在
总结近年来我国住区各种降低资源消耗技术及应用现状并分析对比国外在相应降低住区使用能耗的技术及应用现状之后,指出降低我国住区水、电等资源消耗的关键就是在对住区进行规
本文以郑州西部老工业基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实践入手,研究了国内外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经济、社会背景、动力机制及基础理论,并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归纳出更新改造的发展趋势及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村镇和城市一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其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人们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的变化,先进的技术及其产物和某些仍然存留着的旧的
城市人文环境是建立在物质设施基础上,城市精神层面的反映。如果说城市的布局、建筑、道路、广场等物质要素,是一个城市的“形”,城市的人文素质、文化内涵及文化特色,则是一个城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近几年能源资源过度消耗和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既有建筑能耗是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现有的以城市物质形体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体系,已难以为中小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有效的指导,引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推进美好安徽建设进程,建设美好乡已然成为了重要的任务,而对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塑造则是此次任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
纪念性景观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景观类型,其特有的精神功能是它有别于其他景观类型的实质所在。它寄托着人们的纪念情感,同时传承着民族的历史文化。随着现代设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非西藏藏区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已有的藏区建筑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着重"卫藏"、轻"多康"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