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步行控制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人机器人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它集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汇聚了机电、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仿人机器人要完成基本的类人行为动作,就必须要稳定的双足动态步行,实现稳定动态步行的基础是规划出稳定裕度大的步态;由于仿人机器人是一个高自由度,变结构、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因此仿人机器人步行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仿人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步行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预观控制的仿人机器人在线步态规划研究针对离线步态规划计算量大耗时长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ZMP(Zero Moment Point)预观控制的在线步态规划的方法,对仿人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分析,扩展桌子-小车模型,该方法首先根据给定的步态参数,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规划出踝关节的轨迹,由此再规划出期望ZMP轨迹,在给定机器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扩展桌子-小车模型的预观控制器利用期望ZMP的未来信息以及桌子-小车模型的输出值与期望ZMP的误差和反馈的机器人状态得到质心轨迹,让髋关节跟踪质心轨迹,最后求解逆运动学方程就可得到机器人各关节角度轨迹;再次构造ZMP预观控制器,利用预估ZMP与期望ZMP之间误差的未来信息对髋关节轨迹进行校正,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该方法可事先计算好所需的参数,其在线计算量不大,不用进行循环优化就能得到稳定的步态,因此可以根据实时反馈的信息在线规划步态。(2)采用踝关节角度校正与双臂摆动的综合步行控制由于踝关节和臂关节的关联性小可解耦控制,因此分别对二者进行控制。对于踝关节角度校正,通过分析其倒立摆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踝关节力矩、角度、ZMP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构造二次线性最优控制器来校正踝关节角轨迹,以此达到控制ZMP移动的目的;对于臂关节的摆动控制,先给出参数化的双臂摆动轨迹,根据双臂摆动产生力矩与摆动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完全抵消偏摆力矩为目标,求反三角函数可得到双臂的摆动角轨迹。在仿人机器人的步行控制中,除对支撑腿踝关节角轨迹进行校正外,还控制双臂跟踪生成的摆动角轨迹。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既能保证良好的ZMP跟踪性能又能较好地抵消了仿人机器人步行中的偏摆力矩。最后对本文做出了总结,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应用中,基于哈希的最近邻检索算法有着很高的计算和内存效率。而半监督哈希算法,结合了无监督哈希算法的正规化信息以及监督算法跨越语义鸿沟的优点,从
试验机是在各种条件、环境下测定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械零件、工程结构等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内部缺陷和校验旋转零部件动态不平衡量的精密测试仪器。在研究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结构的过程中,试验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试验仪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试验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试验机已经不能简单的依靠硬件系统来完成试验任务。新型的试验机要求测控系统本身要具备人机交互和实时监控能力,并能引入网
随着科技的进步,仿人机器人的性能日益稳定,功能也日趋完善。人们希望仿人机器人能早日成为人类的伙伴,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视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集成了传感器、信息物理融合技术、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技术,被认为是对21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物联网作为它们的集合体成为当前
太阳光在大气层传输过程中,与空气分子、气溶胶粒子发生大气散射形成偏振光。天空中不同偏振态的偏振光形成了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在固定的位置,特定的时间段内,天空中存在
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机器人能实现复杂精确的手术操作,拓展医生的手术能力,因此,机器人微创手术已在外科手术领域得到了广泛认
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识别技术是实现仪表自动检定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所在。在工业现场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在背景与仪表框架类似情况下,如何分割出表盘;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种工程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扩散反应现象,扩散反应方程则是描述这些工程问题中各种扩散反应现象的数学模型。扩散反应方程的跟踪问题,比如热传导过程
温室小气候环境系统具有大时滞、非线性、强干扰、强耦合、时变的特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其环境状况直接决定温室作物的生长状况,影响温室作物的产量、品质、供应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行各业迅速发展,重要装备与系统关键结构件无损检测与评估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即是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实际工程应用需求,开展了面向多层导电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