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然而权威调研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体育参与不足是重要原因。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是指推动青少年体育参与的行为发生发展的各种力量以及运作过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结构及功能进行探讨,尝试性地建构动力机制模型,力争为青少年体育参与提供适度动力。不仅能丰富青少年体育参与理论,而且对青少年体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青少年天生爱动的刚性规定,决定青少年有强烈的体育参与需要。但是现实中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滑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严重萎缩。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有自身运动基础、大众传媒、家庭体育观、体育的社会地位、家长体育习惯、同伴影响、体育功能观、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及时间保障和体育课内外融合十个因素,分别归属为个人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机机制的结构,动力主体方面,青少年有强烈的体育需要,体育应为家庭和学校的必须满足物,国家政府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动力传导媒介方面,建立合乎青少年内在体育需要的利益导向,构建崇尚体育的社会文化,创新信息传导形式;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动力源开发方面,注重青少年个体、家庭及学校、国家政府三个层次动力主体合理需要的契合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体育功能观,体育参与的兴趣和意志力。动力转化方面,抓住青少年的体育欲望,家庭、学校和政府的决策环节,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引导媒体的大众体育宣传,建立体育同伴关系。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及体育习惯,支持青少年体育参与。培养体育教师的亲和力和组织能力,使体育课内外较好融合,保障体育参与的时间及设施;动力机制的监控反馈标准即是否给青少年体育参与提供了适度动力,达到良性运行。科学合理的体育参与动力机制能为青少年体育参与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度动力,促使其可持续的参与其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伸,社会急需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主修的就业效果却不理想,这种现象表明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
德约科维奇职业生涯迄今为止在硬地赛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系统的总结德约科维奇在硬地赛场上的技术以及战术特点,为全球的男子网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合理的参考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广州市游泳池水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客观的反应目前广州市游泳池水质现状,从而为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