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将隐喻概念引入语法研究领域,提出了包括概念、人际、语篇隐喻在内的语法隐喻。近年来,国内也开始有学者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汉语研究或英汉语对比研究,亦有学者尝试将人际隐喻研究引入翻译领域并探索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对等问题。然而在翻译研究中,有关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汉语语气隐喻的人际意义补偿方法目前尚未有人触及。本文认为,整体看来,英、汉语一方面具有相同的交际功能,同时又不乏语法结构与文化上的差异性,故而英汉语语气隐喻所传递的情态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翻译过程中,假如译者忽略了这些问题,则无法实现人际意义的对等。鉴于此,译者有必要采取情态手段补偿原文的人际意义。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人际意义角度对比了《红楼梦》原文中的语气隐喻及其英译,探讨了汉语语气隐喻的实现方式及其语气与情态意义,分析了两个译文中对于情态意义传达的得失。本文认为,中英文对话均可以借助语气隐喻来实现特殊的人际意义。某些情况下,尤其当汉语语气隐喻不依赖于语气词时,也可以在英译中直接使用类似的语气隐喻,以后实现人际意义的对等。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语篇文化、社会背景及英汉语气情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往往需要改变原文的语气隐喻用法,并辅以其他情态手段对人际意义进行补偿。译文中主要的情态意义补偿手段包括:(1)单独或配合使用谓语(modaloperator)、语气附加语(modal adjunct),以实现不同级值的情态意义;(2)改变原句的归一性以加强或弱化语气,例如双重否定等;(3)运用不同的表达取向,包括明确或非明确的主客观取向,通过强调命题与提议的主观性或客观性补偿原文语气隐喻的人际意义。本文指出,不同的取向在英文中具有特殊的人际意义,明确的主客观倾向(即情态隐喻)尤其能够表达特殊的情态效果,在翻译过程中,灵活加以运用可以有效补偿原文的情态意义。本论文尝试将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探讨了语气隐喻英译中情态意义的补偿方式,为翻译过程中实现语气与情态意义的对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