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持物价稳定是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物价稳定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运作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和比例的大小会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进而会影响物价,因而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CPI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从商业银行行为影响货币乘数扩张效果的角度,解释货币供给内生性,从定性方面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对CPI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联合费雪理论思想及卡甘货币供给模型,构建了不良贷款率与CPI的新的理论模型。然后尝试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商业银行部分行为数量化,从定量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证明银行不良贷款率与CPI的相关性,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CPI的影响程度。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与银行业监管机构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的建议和对策。本文通过不良贷款率对CPI影响的论证和验证,得出结论:长期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紧缩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CPI负相关。同时,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过程中间接说明了不良贷款率是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货币供给内生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