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这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在世纪之交正式启动了。在新课改进行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实施十年后,到201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终于面世。本文着手于实验稿与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比较。第一部分,就新旧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理清了历史课程标准在出台之前面临的主要成就和困难,指明了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出台的必要性。其次是对新旧两版历史课程标准的整体作了比较,明确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与旧版也就是实验稿版本相比而言,最明显的变化有哪些,以明确重点变革的地方。第二部分,侧重于课程标准中内容概述部分的分析,理清历史重要知识点的详略变化,时序变化和要求变化。在了解变化的基础上为历史教学的侧重点安排提出建议。第三部分的研究是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展开的。本文对内容部分的编排方式、知识点的增减、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都作了详细的解读,按照课改的主旨,内容部分的变化最大的特点是按照时序线索,适当地增减历史知识点。由于历史知识点的编排和增减直接关系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安排,因此,每一个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比较上也是尽量全面地进行比较,并且结合教学实际来说明。第四部分,把对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落到实处,对教学工作提出比较实际的要求。比如精选教学知识点、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实行多种评价机制等等。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基本原则和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的建议。通过比较,发现的主要变化是课程内容按照历史的时序编排,在减负的原则上对课程内容容量做出了调整,删去了“难、繁、偏、旧”的知识点,增加了凸显历史发展主线的知识点,总体难度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也减弱。这些变化对历史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精选历史教学的知识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忱,同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机制来作出评价。同时,在讲述历史时要尽量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开阔学生眼界,并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