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鸡后肠道主要正常菌群组成及其演替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为了研究肉仔鸡随日龄增长盲肠和直肠内主要细菌的数量以及演替规律,以及添加抗生素和益生菌对后肠道内主要细菌的影响,采用注射器连续稀释和平板选择分离法,分别对三组日粮(对照组、添加金霉素1OOmg/kg、添加乳酸菌10<9>CFU/kg)1、3、7、14、21、28、42日龄肉仔鸡后肠道内容物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PCR-DGGE法对1、21、42日龄饲喂不同日粮的肉仔鸡后肠道微生区系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肉仔鸡在饲喂日粮前,除盲肠中的消化球菌和梭菌,以及直肠中的放线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梭菌外,其余大部分都已存在于肠道中。肉仔鸡在28日龄到42日龄阶段,后肠道内的细菌集中为三群,乳酸和双歧杆菌,数量最大,达到10<9~10>;放线菌、拟杆菌、肠杆菌数量次之,达到10<8>;消化球菌、梭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数量最少,持续在10<6>左右。添加金霉素和乳酸菌后,其最终趋势也同对照组一致。 2.肉仔鸡盲肠中的放线菌、拟杆菌、乳酸菌,和直肠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放线菌、乳酸菌、双歧杆菌都符合Logistic数学模型。在研究的7个日龄阶段,盲肠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直肠中这两种菌的数量(p<0.05);盲肠和直肠之间的肠杆菌、葡萄球菌、放线菌、消化球菌、梭菌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 3.添加金霉素后肠道中的主要细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绝大多数细菌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添加金霉素后对后肠微生物菌群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添加乳酸菌后,对肠道中细菌不会产生持续的作用,在28日龄以前,肠道内菌群未达到一个完全稳定态,乳酸菌对肉仔鸡的不同肠段不同细菌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的日龄不等。 4.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监视了1、21日龄和42日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益生菌后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发现:1日龄时,肉仔鸡肠道中开始有细菌出现,直肠和盲肠中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p<0.05);肉仔鸡21日龄和42日龄时,添加金霉素和乳酸菌不会对直肠微生态系统中细菌的种类造成改变;但是添加金霉素会使21和42日龄直肠细菌的数量减少(p<0.05),添加乳酸菌会使21和42日龄直肠细菌的数量增加(p<0.05)。而对盲肠中微生物数量基本没有改变。另外发现,随日龄增加,盲肠和直肠之间、以及盲肠各处理组之间、直肠各处理组之间的的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趋于一致性水平。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2个苜蓿品种(新牧1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程序,建立了苜蓿子叶植株再生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犁苞滨藜NHX转入苜蓿中,初步优化了农杆菌转化的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苜蓿子叶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①诱导培养基:MS+2,4-D 2mg/L +KT 0.5mg/L,新牧1号杂花苜蓿的出愈率为98.3%,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出愈率为97.5%;②分化培
【摘要】无论是普校还是聋校教材,学生入学后都是从汉语拼音开始学习。对于聋童来讲,汉语拼音是他们学习说话、学习字词和学会朗读的极为重要的手段。汉语拼音是纯表音字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的读、写,教学效果不佳,况且聋生“以目代耳”的认知方式更给双边教学带来了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聋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汉语拼音活动中来,使他们掌握汉语拼音的知识,提高拼读能力,是聋校
本实验选择了一栋相对密闭的马厩,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利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马厩中的部分有害气体进行了检测,并利用两种吸附剂对其中的CH4、CO2和NH3三种气体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1)马厩内0.8 m、1.6 m和3.0 m的高度层中,C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5.0 mg/m3、295.9 mg/m3和301.7 mg/m3,其中0.8m高度层CH4浓度显著低于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