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百家宴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理论,在文化空间和旅游文化空间分析框架下,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以侗族百家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为分析单位,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中的岩寨、平寨、马安寨作为案例地,“人、事件、场所”三维互动和有机统一的视野下探讨了侗族百家宴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基于文化空间与非遗研究、百家宴研究文献梳理,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非遗、侗族百家宴、文化空间四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并构建了文化空间与百家宴文化旅游空间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论文的基础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主要对案例地和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对程阳八寨旅游发展历程及百家宴的旅游开发格局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则在文化空间“人、事件、场所”三要素层面上分析了侗族百家宴文化旅游空间运行中的多元空间主体与互动、百家宴事项流程解构和场所分析。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以侗族百家宴文化空间运行机制为分析框架,第五章着重分析了程阳八寨侗族百家宴在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三大保护与传承困境:即在空间主体方面面临着传承主体断代与互动层次较低的困境;在文化空间内容和形态上面临着服务质量缺乏制度约束、同质化竞争的旅游经营瓶颈;在场所建设和场所功能上面临着场所风貌不协调、传统场所功能变迁的问题。问题导向下,第六章提出了侗族百家宴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第一,从建构食品安全卫生空间、改善景区环境空间、保障居民基本生产生活空间三个方面完善场所建设、改善服务环境;第二,优化百家宴文化旅游空间中多元主体的空间互动机制;第三,从创新旅游开发与经营模式、优化百家宴旅游文化空间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促进百家宴文化空间的创新性旅游利用和创新发展。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即第七章。研究认为,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视野,而对于作为一种非遗类型的文化空间而言,引入文化空间理论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更为必要。就本研究而言,研究对于拓展百家宴传统研究视野,通过百家宴这一特殊场域和事项进一步洞悉作为非遗类型的文化空间的形态、功能、内容有一定助益,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侗族百家宴的旅游开发方向和重点以及保护与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