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结合该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和典型样本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分析,以识别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我国临床路径实施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基本厘清了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内涵和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构建了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的框架及要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对37名知情人士(含卫生管理领域专家、临床路径管理者和临床医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和内容分析法的结果对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工具进行设计并完善;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河南省所三甲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调研,逐月随机抽取2018年1-12月份的子宫下段剖宫产、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腹股沟疝的病案资料各6-7份,进行病案评阅,计算其医嘱与路径表单的符合率;收集样本医院2018年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和完成比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收集样本医院临床路径相关的制度规范文件;整群抽取产科、胃肠外科和呼吸内科医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并对相关的研究假设进行逐一验证;结合问卷分析结果、计划行为理论和典型案例对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结果】
1.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最终包含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依从性)五个维度,共27个条目。在实地调研中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53份,有效回收率为84.33%,问卷的信效度均较好。
2.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得分有显著差异;医生的年龄和学历对其临床路径依从性有影响,学历越高的医生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越好,工作年限越低的医生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越高。
3.计划行为理论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有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间两两相关,大部分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4.J医院的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低于H医院,路径完成比高于H医院;J医院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医嘱符合率高于H医院,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医嘱符合率低于H医院;三种典型抽样病种的临床路径医嘱符合率依次是腹股沟疝>子宫下段剖宫产>社区获得性肺炎。
【结论】
1.本研究所设计的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工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相关研究,同时本研究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对于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具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作用,丰富了临床路径依从性的研究视角。
2.行为态度作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对临床路径依从性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态度之间两两互相影响。
3.J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好于H医院,不同病种间的临床路径依从性有显著差异;医院对临床路径的角色定位及重视程度、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程度、临床路径表单的设计、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等因素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依从情况有重要的影响。
4.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提升策略,从组织层面讲,首先是引导医生形成对临床路径的积极态度,具体来说应做到:①明晰临床路径的角色定位,予以足够的重视;②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模板;③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其次是要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以提升医生的临床路径应对能力,具体包括:①组织好相关宣教和技能培训,畅通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②强化院内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再次是规范医院的制度建设,包括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探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绩效激励机制。从政策层面应:①探索和完善临床路径考核指标及方式;②加强临床路径统一信息平台的开发和推广;③及时出台和更新临床诊疗指南。
本研究旨在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结合该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和典型样本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分析,以识别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我国临床路径实施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基本厘清了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内涵和主要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构建了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的框架及要素。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对37名知情人士(含卫生管理领域专家、临床路径管理者和临床医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提取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和内容分析法的结果对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工具进行设计并完善;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河南省所三甲综合医院进行实地调研,逐月随机抽取2018年1-12月份的子宫下段剖宫产、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腹股沟疝的病案资料各6-7份,进行病案评阅,计算其医嘱与路径表单的符合率;收集样本医院2018年临床路径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和完成比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收集样本医院临床路径相关的制度规范文件;整群抽取产科、胃肠外科和呼吸内科医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并对相关的研究假设进行逐一验证;结合问卷分析结果、计划行为理论和典型案例对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结果】
1.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最终包含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依从性)五个维度,共27个条目。在实地调研中有效回收调查问卷253份,有效回收率为84.33%,问卷的信效度均较好。
2.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得分有显著差异;医生的年龄和学历对其临床路径依从性有影响,学历越高的医生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越好,工作年限越低的医生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越高。
3.计划行为理论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有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间两两相关,大部分研究假设得到验证。
4.J医院的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完成率低于H医院,路径完成比高于H医院;J医院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医嘱符合率高于H医院,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医嘱符合率低于H医院;三种典型抽样病种的临床路径医嘱符合率依次是腹股沟疝>子宫下段剖宫产>社区获得性肺炎。
【结论】
1.本研究所设计的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工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相关研究,同时本研究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对于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具有较好的解释和预测作用,丰富了临床路径依从性的研究视角。
2.行为态度作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对行为产生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对临床路径依从性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态度之间两两互相影响。
3.J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好于H医院,不同病种间的临床路径依从性有显著差异;医院对临床路径的角色定位及重视程度、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效程度、临床路径表单的设计、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等因素对临床路径的实施依从情况有重要的影响。
4.医生临床路径依从性提升策略,从组织层面讲,首先是引导医生形成对临床路径的积极态度,具体来说应做到:①明晰临床路径的角色定位,予以足够的重视;②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模板;③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其次是要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以提升医生的临床路径应对能力,具体包括:①组织好相关宣教和技能培训,畅通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②强化院内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再次是规范医院的制度建设,包括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探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绩效激励机制。从政策层面应:①探索和完善临床路径考核指标及方式;②加强临床路径统一信息平台的开发和推广;③及时出台和更新临床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