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2015年内651例因患直肠恶性肿瘤而行腹腔镜或开腹直肠癌Dixon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旨在探讨评价此类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学习曲线对直肠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搜集我院2010-2015年内直肠癌案例,纳入标准:患者首次在本院接受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术前未做新辅助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既往没有其它恶性肿瘤病史、腹部手术史,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直肠癌,且经检查患者未发现远处转移。根据手术方式以及主刀医师手术例数的不同分为开腹组、腹腔镜学习组和腹腔镜学习后组,为避免学习曲线对统计资料的影响,将腹腔镜手术患者区分为每名主刀医师开展前期15例和后续病例分开对比研究,其中各主刀医师的前1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腹腔镜学习组(腔镜A组),其余腔镜手术患者归入腹腔镜学习后组(腔镜B组),全部开腹手术病例计入开腹组,对比三组间各项临床项目,如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三年近期生存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65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直肠癌患者的统计资料,男性患者387例,女性患者264例,平均年龄为61.87±11.02岁。其中480例行开腹直肠癌Dixon术作为开腹组,处于各主刀医师腹腔镜学习曲线中行腔镜直肠癌Dixon术共计60名患者作为腔镜A组,其余111例作为腔镜B组。三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情况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等方面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开腹组与腔镜A组在术中输血方面有明显不同(P<0.05),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开腹组与腔镜A、B组在术后肛门通气天数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开腹组与腔镜B组、腔镜A组与腔镜B组之间在腹腔引流时间、术后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有显著统计学不同(P<0.05),三组在CEA、术前血红蛋白、术前以及术后白蛋白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腔镜B组之间在术后血红蛋白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住院费用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共计63例,发生率为13.12%,腔镜A组为10例,发生率16.67%,腔镜B组为13例,发生率为11.71%。三组病死率均为0%。各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1.62%、77.27%、84.09%。三组在术后生存情况未见显著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与常规开腹Dixon术相比,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患者三年生存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具有腹壁切口短、机体创伤更小、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通气时间短,留置尿管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更短等优点。经过学习曲线后,腹腔镜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经过完善的术前评估、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是有效、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