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拥堵、排放及噪声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显露,公共交通便捷和安全愈发被人们关注。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新型轨道交通已成为各国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向,因此其装备制造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利于缓解人口密集、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尽管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生产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但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激烈国际竞争中,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本文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显性对称比较优势(RSCA)、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指数(TCI)和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XRCA)四个竞争力评价指标确定在2001-2014年期间中国及多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变化,随后采用因子分析将四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竞争力指标(Z)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产业特征修正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方法确定影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 (1)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建国后体制不断变化、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较充分,低成本和高技术等比较优势通过高集中度、政策支持转化为竞争优势。贸易额逐年攀升,市场不断拓展,整体产业链结团出海,未来市场机遇与挑战共存; (2)2001-2014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还不足。2014年竞争力与乌克兰、墨西哥、奥地利、西班牙、德国、美国、捷克存在差距;(3)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尤为明显的是要素密集度、国内外市场需求、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企业管理效果和技术创新等因素。根据上述结论,为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出提高要素密集度、开拓市场需求、强化产业基础、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实施创新驱动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