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1基因敲除对ASICs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PICK1基因敲除对ASICs通道功能和表达的影响目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 ASICs)是ENaC/DEG (epithelial Na+ channel/degenerin)通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能被细胞外pH下降或H+浓度上升激活。目前已克隆出的ASICs主要有ASIC1a、ASIC1b、ASIC2a、ASIC2b、ASIC3和ASIC4。其中,ASIC1a和ASIC2a是大脑内最重要的两个亚单位,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CK1 (protein that interacts with C kinase 1)是ASICs的锚定蛋白,ASIC1和ASIC2与PICK1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外周感觉神经末梢上有共表达,同样也在某些中枢神经元的突触和胞体内有共表达,PICK1还通过其PDZ区域特异性的与ASICs蛋白的C-末端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PICK1对ASICs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ICK1基因敲除小鼠,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和钙影像技术,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观察PICK1基因敲除对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ASICs功能的影响,以及皮质上ASIC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ICK1基因敲除后,ASICs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而通道的表达不变。1. PICK1基因敲除对ASICs通道功能的影响。⑴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ASICs电流的特点。形成全细胞模式后,在电压钳模式下,保持电位-80 mV,采用多管灌流系统,将细胞旁外液的pH值由7.4迅速转换成6.0,可诱发出一短暂、快速激活的内向电流,该电流随电压的减少,幅值不断减少;100μM的阿米洛利几乎完全阻断此内向电流。⑵PICK1基因敲除后ASICs电流幅值减小。培养同窝的PICK1基因敲除C57/BL6小鼠皮质神经元并记录ASICs电流,野生型ASICs电流的幅值为224.2±17.59 pA (n=15),杂合子为140.3±28.55 pA (n=17, p<0.05 vs WT),纯合子为61.3±9.62 pA (n=14, p<0.01 vs WT, p<0.05 vs HT)。⑶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ASICs通道对钙具有通透性。当细胞外液由标准脑脊液迅速转换成pH 6.0的酸性外液后可见细胞内[Ca2+]水平的上升,并随酸性溶液的灌注继续增加,直至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恢复基线。100μM的阿米洛利可部分阻断酸所诱发的细胞内[Ca2+]水平的上升,500μM则可完全阻断,从而证实该效应为ASICs诱导。⑷PICK1基因敲除后酸诱导的胞内钙增加减少。取同窝培养的PICK1基因敲除C57/BL6小鼠皮层神经元,记录ASICs诱导的胞内钙增加情况,野生型△[Ca2+] / [Ca2+]比值为0.708±0.070 (n=20),杂合子为0.333±0.023 (n=27, p<0.01 vs WT),纯合子为0.195±0.020 (n=26, p<0.01 vs WT, p<0.01 vs HT)。2. PICK1基因敲除对ASICs通道表达的影响。⑴PICK1基因敲除后,ASIC1和ASIC2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不变。野生型C57/BL6小鼠皮质表达丰富的ASIC1和ASIC2a基因,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质也表达ASIC1和ASIC2a基因,与野生型相比,其含量无明显变化(n=3);同样,野生型与纯合子相比,ASIC1和ASIC2a的蛋白表达也无明显差异(n=6)。⑵PICK1基因敲除后,ASIC1和ASIC2a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减少。免疫荧光的统计结果显示,尽管总的荧光密度无明显改变,但PICK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质神经元,细胞膜上ASIC1和ASIC2a的表达没有野生型完整和连续,荧光强度减弱。结论:1. PICK1基因敲除后,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电流幅度减少,酸诱导的胞内钙增加也减少。因为在pH 6.0的实验条件下,主要是激活ASIC1a同聚体电流,而且在中枢神经元中,只有ASIC1a同聚体被激活后才对Ca2+通透,推测PICK1基因增加ASICs的功能主要是通过ASIC1a来实现的,ASIC2a也部分参与其中。2. PICK1影响ASICs功能的机制并不在于PICK1敲除后ASIC1或ASIC2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而可能是PICK1的缺失导致ASICs发生定位的改变,其蛋白从膜上转运到胞浆内所致,即ASICs的下膜作用。第二部分PICK1基因敲除对蛋白激酶C调节ASICs功能的影响目的:ASICs的调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外和细胞内因素。蛋白激酶PKC是常见的调节ASICs功能的上游因子之一,ASICs上有PKC的磷酸化位点。而PICK1又以其特定的PDZ区域与ASIC1a、ASIC2a和ASIC2b的C末端结合,故上述作用很多都与PICK1有关。既然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证实,PICK1对ASICs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其基因的缺失会影响ASICs电流以及钙的通透性,那么,其进一步的机制是否与蛋白激酶C有关?PKC、PICK1和ASICs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钙影像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ICK1基因敲除前后,PKC激动剂和抑制剂对ASICs功能如何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1. PKC对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电流有正性调节作用,该作用依赖于PICK1基因。在给予PKC激动剂或抑制剂前,ASICs电流的幅值在野生型小鼠神经元为228.60±20.09pA (n=13),纯合子为65.40±6.96pA (n=10)。当分别给予10μM GF109203X(PKC抑制剂)和1μM PMA(PKC激动剂)预孵育30 min后,野生型小鼠的电流幅值分别下降为107.50±15.75 pA (n=19, p<0.01 vs control),和增加为756.9±144.9 pA (n=11, p<0.01 vs control)。而在纯合子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PKC抑制剂还是PKC激动剂对ASICs的影响均不明显,其电流值分别维持在64.4±4.81 pA (n=7, p>0.05 vs control )和84.3±13.05 pA (n=10, p>0.05 vs control)。2. PKC对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介导的钙升高有正性调节作用,该作用也依赖于PICK1的介导。细胞外酸性环境(pH=6.0)诱导出的瞬时钙升高,野生型对照组△F/F为0.662±0.062 (n=17),而纯合子为0.228±0.016 (n=33)。分别给予10μM GF109203X和1μM PMA预孵育后,野生型小鼠钙升高发生了明显改变,即GF109203X使△F/F下降至0.175±0.014 (n=26, p<0.01 vs control),PMA则使△F/F升高到1.08±0.112 (n=14, p<0.01 vs control)。而纯合子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PKC抑制剂还是PKC激动剂对△F/F的影响均不明显,其值分别维持在0.218±0.024 (n=20, p>0.05 vs control)和0.267±0.025 (n=13, p>0.05 vs control)。3. PICK1基因敲除后,PKC的蛋白表达和分布不变。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的结果均显示,小鼠皮质上无论是总PKC还是特异性与PICK1作用的PKCα的蛋白表达量都未发生改变;PKCα在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均匀分布。结论:1. PKC对皮质神经元ASICs电流和ASICs介导的胞内钙增加的正性调节作用依赖于PICK1基因的存在,PICK1在其中起到了桥梁作用。2. PICK1基因敲除后小鼠皮质上PKC和PKCα的蛋白表达总量和分布不变。进一步说明,PKC是通过PICK1的作用调节ASICs通道,PICK1敲除后,这一连接消失,而导致其调节ASICs的功能减弱。第三部分PICK1基因敲除对蛋白激酶A调节ASICs功能的影响目的:蛋白激酶PKA是除PKC外的另一常见的调节ASICs功能的上游因子,ASICs上也有PKA的磷酸化位点,能被其磷酸化,并与PICK1有关。PICK1基因的缺失会影响ASICs电流以及钙的释放,那么,其进一步的机制是否与蛋白激酶A也有关?PKA、PICK1和ASICs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些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钙影像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ICK1基因敲除前后,PKA激动剂和抑制剂对ASICs功能如何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1. PKA对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电流及ASICs介导的胞内钙增加有负性调节作用。在给予PKA激动剂或抑制剂前,野生型ASICs电流幅值约为224.2±17.59 pA (n = 15),10μM forskolin(PKA激动剂)与神经元共同孵育30 min后,使电流幅值减小为108±14.67 pA (n=9, P<0.001 vs control),5μM PKA inhibitor fragment 6-22 amide(PKA抑制剂,PKAI)则增加ASICs电流,其值为306.3±22.9 pA (n=12, P<0.01 vs control)。酸诱导的钙升高结果,对照组△F/F值为0.708±0.07 (n=20),10μM forskolin使其减少为0.140±0.013 (n=17,p<0.001 vs control),而5μM PKAI使其增加为0.978±0.108 (n=19,p<0.05 vs control)。2. PICK1基因敲除后,PKA对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功能的负性调节作用减弱。用培养的PICK1-/-小鼠皮质神经元,观察forskolin和PKAI对ASICs电流的影响。对照组的电流幅值为61.2±9.62 pA (n=14),当分别与10μM forskolin和5μM PKAI共同孵育30 min后,仅forskolin使电流值减少约40%,为36.15±10.15pA (n=10, p<0.05 vs control),用PKAI后电流值仍然维持在和60.82±11.43 pA (n=11, p>0.05 vs control)。酸诱导皮质神经元钙内流增加的改变结果也与ASICs电流的变化一致,对照组△F/F值为0.195±0.02 (n=26),forskolin使其值降为0.157±0.011 (n=20,p<0.05 vs control),PKAI与神经元共同孵育30 min后,其值仍维持在0.170±0.0218 (n=28,p>0.05 vs control)。3. PICK1基因敲除后,皮质上PKA蛋白表达总量未发生改变。4. PKA对ASICs表达无明显影响,在加入forskolin和PKAI孵育24小时后,神经元总的荧光密度不变(p>0.05 vs control)。结论:1. PKA对培养的皮质神经元ASICs功能(ASIC电流和ASICs诱导的钙升高)产生负性调节作用;而PICK1基因敲除后,这种调节作用减弱。即PKA对ASICs功能的负性调节仍然依赖PICK1的作用,但并非全部,可能存在PKA的直接作用或其它影响因素。2. PICK1基因敲除后小鼠皮质上PKA的蛋白表达总量不变,故并非PKA的数量影响了ASIC1和ASIC2a的功能。3. PKA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野生型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的表达无影响,故PKA的直接作用并未体现在对ASICs通道数量的改变,可能有其它因素。总结:1. PICK1基因敲除后,小鼠皮质神经元ASICs的功能减弱,其机制可能是ASICs定位发生改变,导致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减少所致。2. PKC对皮质神经元ASICs的功能有正性调节作用,该作用的发挥依赖于PICK1基因。基因敲除后,正性调节的消失与PICK1的缺失有关,而不是PKC蛋白总量的改变。3. PKA对皮质神经元ASICs的功能有负性调节作用,该作用的发挥部分依赖于PICK1基因的存在,可能还有自身直接作用或其它影响因素存在。基因敲除后,PKA蛋白表达总量不变,但PICK1作用的消失使PKA的负性调节作用受抑制。
其他文献
康复治疗学是主要用于培养从事医院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而临床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技能结合的过程,也是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康
根据首届中国铸造节铸铁件生产技术专场交流会中4个高端铸件生产企业的交流发言,提出了产品升级与高端铸件研制的关键问题:(1)铸造强国梦的实现,需要众多强企支撑,铸造企业的
背景:水杨酸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止痛、抗炎、退热药物阿司匹林的活性代谢产物。很久之前人们就发现高浓度的水杨酸钠可以使人类以及动物产生可逆性的耳鸣。由于临床上常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航运业的融资现状,从而归纳出行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引用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港口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不足和机遇,重点阐述以上海港为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哮喘患者后期生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我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56例老年哮喘患者,对56例老年哮喘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实行临床优质护
目的:探讨采用PBL教学法在常见心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病原菌定植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患者120例,对其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结果:120例痰标本中,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