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艺术风格学的支点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气韵”是一个常被用来指称风格的范畴。风格作为艺术家成熟的标志,其成因、类型、形态嬗变与气韵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心理动力特征的外化,是气势和韵致的有机统一。以气韵来描述艺术风格形态既简洁而又恰当,气韵可以表现艺术风格形态内(主要是气)、外(气与韵)两方面的规定性。可以说,气韵对于艺术风格学的研究具有基础理论意义,是艺术风格学的核心范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是探讨气韵与风格的涵义。“气”与“风”原本是描述自然现象的概念,与人类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它渗透于自然、人文诸多领域。“风”概念的产生、发展都与气密不可分,其实风就是一种气,只是风更带有气之运动呈现于风貌的意义。“气”与“风”被引入艺术领域,因其与人有紧密关系,故有其必然性。“韵”与“格”概念的产生,则更多地带上人的因素。“韵”一开始指韵律的和谐,韵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可指任何对象的和谐的状貌;“格”主要指一定的量度、式样和标准。韵指一种和谐的状貌,应该是格的一种形式,在这个层面上,韵与格有其一致性。气韵与风格首先是用于人物品藻的范畴,它们共同指称人物的体态所呈现的风采。后来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气韵和风格的涵义也有不一致之处。它们的区别,简而言之,风格显得严峻、规范而见棱角,而气韵则圆润、氤氲而又超逸。接着探讨艺术风格的形成。为什么艺术风格会因人而异呢?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入“气韵”范畴来解释艺术风格的形成缘由。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而创作个性又主要由其个体气质决定,个体气质即先天所禀之气。正是这与生俱来的先天之“气”成了艺术家创作个性的主导因素。当然艺术家也是社会的人,他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风气习俗不同,相应地使艺术家形成不同的创作个性,以至其作品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正因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既受先天之气的制约,同时又受后天的社会之气的影响,所以艺术风格既有其可学之处,也有其不可学之处。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这样表述: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艺术素养的形成,包括来自先天的资质,在先天基础上形成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技艺和艺术表现才能;另一方面是艺术家对艺术符号的驾驭与操作,即运用一定创作手段,借助特定的艺术符号,将艺术家心中的审美意象创造出来,这就产生了艺术作品,其整体状貌呈现出相应的气势和韵致,艺术风格就形成了。最后,考察艺术风格的基本类型及其嬗变规律。由于艺术作品创作出来之后,所呈现的气韵不同,艺术风格就大致有了壮美风格、优美风格、弱美风格和喜剧风格四种基本类型。艺术风格是随艺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气韵消长是其发展的内在根据。结合中外相关艺术发展周期的理论,我们发现艺术风格基本上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气胜韵弱的壮美风格,气韵双高的优美风格,气弱韵胜的弱美风格,最后是气乱韵无的喜剧风格。关于气韵与艺术风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审美文化应克服野蛮与颓废的两极分化的弊端,追求气韵双高的艺术理想,创造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介绍了融合虚拟仪器技术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组成.换热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主要由油-水换热系统和(水)乙二醇水溶液-水换热系统组成,适用于多股流体换
期刊
@@
期刊
期刊
丁尼生是19世纪英国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同时,他作品的内容也与当时剧烈变化着的社会思潮紧密结合在一起。论文着眼于丁尼生在西方宗教哲学思想传
学位
作品《暮归》拍摄于2009年5月,是作者傍晚闲暇散步于河畔即兴抓拍的。青青的远山、树丛映衬着的小桥流水、暮归的村妇与黄牛缓步走在小桥上,载人的轻舟划过静寂的湖面,荡起微微
以镉(Cd)积累潜力不同的2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各器官中Cd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中Cd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含Cd的生长环境中,水稻根系中的Cd含量在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大、连续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安装制造成本高的缺点,提出一种连续拼接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基于流体力学基本原理与周期性充分发展模型理论,对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