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首次对109个中国荷斯坦奶牛个体的牛干扰素-τ(bIFN-τ)基因编码区(CDS)进行测序,并结合繁殖生产数据,分析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和情期受胎率、不同胎次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情期受胎率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1.SNP分析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的IFN-τ基因CDS区265bp和301bp存在两个变异位点,分别为T→C(记为位点一)突变和C→T(记为位点二)突变,并且杂合子基因型在两个变异位点上均为优势基因型。2.变异位点一、位点二杂合度分别为0.7430和0.8350;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00和0.3680,两个位点均为中度多态,且两者在实验材料样本中的分布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1)。3.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位点的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受胎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发情期血清中孕酮水平0胎次与4胎次,0胎次与5胎次,1胎次和5胎次,2胎次和5胎次之间为显著差异(P<0.05);1胎次和4胎次,2胎次和4胎次,3胎次和4胎次,4胎次和6胎次,5胎次和6胎次,6胎次和7胎次之间为极显著差异(P<0.01)。中国荷斯坦奶牛发情期血清中雌激素水平0胎次和2胎次,1胎次和2胎次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情期受胎率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