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τ基因多态性和生殖激素与受胎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首次对109个中国荷斯坦奶牛个体的牛干扰素-τ(bIFN-τ)基因编码区(CDS)进行测序,并结合繁殖生产数据,分析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和情期受胎率、不同胎次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情期受胎率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1.SNP分析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的IFN-τ基因CDS区265bp和301bp存在两个变异位点,分别为T→C(记为位点一)突变和C→T(记为位点二)突变,并且杂合子基因型在两个变异位点上均为优势基因型。2.变异位点一、位点二杂合度分别为0.7430和0.8350;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00和0.3680,两个位点均为中度多态,且两者在实验材料样本中的分布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1)。3.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位点的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受胎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发情期血清中孕酮水平0胎次与4胎次,0胎次与5胎次,1胎次和5胎次,2胎次和5胎次之间为显著差异(P<0.05);1胎次和4胎次,2胎次和4胎次,3胎次和4胎次,4胎次和6胎次,5胎次和6胎次,6胎次和7胎次之间为极显著差异(P<0.01)。中国荷斯坦奶牛发情期血清中雌激素水平0胎次和2胎次,1胎次和2胎次之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情期受胎率与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至今课堂仍不属于学生。"小先生制"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理论上讲,"小先生制"使教学回归到逻辑起
本论文研究了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对肉鸡生长性能、氮平衡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试验一包括两个动物试验,试验Ⅰ选用64羽种公鸡,利用无氮日粮法校正内源氨基酸损失,测
猪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脂代谢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本实验旨在克隆猪(Sus scrofa)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α基因PDGFRα的cDNA全长
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体验为途径、以直接经验为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体验式教学。教师
本研究由5个试验组成,试验1对稻秸添加不同比例水分(不加水,加水30%,加水50%,加水70%)进行氨化,通过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筛选出适宜的氨化时间,试验3中选择四只体重接近装有硅胶制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