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数量”上得到了迅速扩大,但“质量”提升却相当滞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国家将具保护价值的森林等自然资源划入保护区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社区居民的原始生产生活来源被“切断”。保护区社区居民误认为是自然保护区所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愈演愈烈。本研究采用PRA调查方法获得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归纳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和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其他保护区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探讨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保护区社区共管开展实践,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1)缓减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之间的冲突,应在分析周边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产权交易理论,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长期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寻求实现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统一。(2)保护区要从消极保护中摆脱出来,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通过引进经济发展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带动周边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共同生存、共同繁荣的目标。(3)针对社区群众在自然保护中的两重性,要一手抓宣传,一手抓法制,两手都要硬。只有把群众保护积极性调动起来,人人把保护自然作为自觉的、高尚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自然,保护事业才会成功。(4)要有效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社区共管。让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充分兼顾了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利益,才能有效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所面临的矛盾,使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5)提出了龙头村社区共管的3种操作模式,分别是全面整合发展模式、人力资本发展模式、龙头品牌发展模式。从龙头村社区共管发展管理模式运用的经验看,社区共管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种有效探索模式,已显示出了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这些方面的经验、办法、措施和教训的积累,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该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龙头村为例,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关系”研究。分析探讨处理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途径,深化了解决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矛盾的社区共管发展管理操作模式,从根本上减轻甚至消除当地群众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做到“保护”和“发展”两手抓,进而促进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为自然保护区进一步改善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之间矛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