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马”文学活动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雍乾时期,居住在扬州东关街上的徽州祁门人马曰琯和马曰璐兄弟被人敬称为“扬州二马”。在文化繁荣的清代,他们以一介盐商的身份跻身于《清史列传·文苑传》中,可谓半商半儒。本文主要对其二人的家世、生平、交游关系以及他们的文学创作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二马的家世加以考察,以便于理解和把握二人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进行文学活动的思想根基。其次,介绍二人的生平经历,并探讨他们所从事的著名文化活动如藏书、刻书及兴建书院等繁荣扬州文化之举。另外,历代文献中关于二马资料的记载有个别疏漏及出错之处,本章将予以指出。第二章主要探讨二马与文人的交往关系。马氏以好交游著称于世,其所结交者文人居多。这些文人中,纯诗人、学者有之;高官显赫者有之;诗书画三绝者有之,地位不同,身份各异。本章第一节择其交往之名人来加以考察,主要包括厉鹗、沈德潜、卢见曾、全祖望、杭世骏及扬州八怪。第二节通过各类资料,研究二马与文人交游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一为以书会友,以丛书楼的万卷丛书为媒结识天下爱书人。其二为结邗江吟社,在诗社的各类雅集活动中增加诗友之间的交流。第三节研究二马与文人交游的意义。认为二马与文人的交游是一种自由、自觉、自乐的活动。在雅集活动中,以马曰琯为代表的盐商引领起当地文学活动。马氏的人文情怀得到文人的赞誉。第三章研究二马的文学创作活动。马曰璐生前陆续将兄弟二人诗词结集,分别为马曰琯《沙河逸老小稿》、《嶰谷词》,马曰璐《南斋集》、《南斋词》,本章第一节以此为据,分析二人诗词创作的特点。二人创作风格相近,作品多为表现与友人的唱酬赠别、对人事的感怀以及描写日常生活的闲适等。第二节探讨马氏诗词的艺术风格。认为其诗词创作自然清新、悠然脱俗,和浙派诗词有着共同点。第三节认为前人往往从创作成就和组织作用两方面来评价二马。两方面中,他们更看重的是二马在文学活动中所起的引领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出现,免疫佐剂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关注,铝佐剂作为唯一被应用于人用疫苗的佐剂,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早期的部
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对建设项目实行审计比一般项目风险更大、更难控制,因此对建设项目必须实行跟踪审计才能做到审计重心前移,及时发现项目建设管理中存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也随即掀起了高潮。尽管目前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针对武术这个特殊的运动项目的教学模式则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没
魏晋隋唐时期文人学士多喜与名僧交好,兼修内外,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深厚的佛学修养。王公贵族、文人学士的佛学修养与佛教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佛教理论的本土化。
介绍电力移动抢修的业务流程,实现故障报修工单在95598业务系统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双向同步分发,业务数据的双向实时传递,实现整个抢修过程的规范化的方法。
担保需求的增加,政府对担保行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吸引众多民间资本进入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和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方面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因融资性担保行业基础
2003年,南非作家库切凭着“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的写作特色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库切及其作品渐入国人视野。虽然库切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者大多拘泥于研究库
苏辙(1039—1112)是我国宋代著名散文家,他以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并立为宋文三大家。在苏辙的所有作品中,史论文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文学价值亦值得关注。然当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散文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台阁名胜记是“八大家”散文中重要的一种。从研究现状看,有必要对其作一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信息时代,国际交流与竞争对外语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的不仅是过去那种单一的语言技能型人才,而是全面的有思维、有能力的外语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