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蒽醌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茎,是我国一种常用中药,用于风湿,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烫伤,恶疮癣疾等。虎杖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近年来芪类化合物尤其是白藜芦醇被广泛关注,据报道,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性,蒽醌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众多植物中,白藜芦醇在虎杖中含量最高,故本课题选择虎杖作为研究对象,对虎杖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适合虎杖体系的白藜芦醇(苷)和蒽醌的定量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研究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体内外活性,为合理综合利用虎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柱色谱分离出6个含量较高的单体化合物,并用NMR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酸。用RP-HPLC/ESI-MS分析虎杖提取物中的芪类和蒽醌化合物,通过反相液相分离-ESI电喷雾质谱定性,从虎杖提取液中鉴定出3个白藜芦醇类和7个蒽醌类化合物,其中1个芪类和2个蒽醌类化合物在虎杖中未曾见过报道。根据白藜芦醇(苷)的光谱特性,建立了一阶导数光谱法用于测定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简易定量方法,该法可以消除虎杖提取液中其它成分对白藜芦醇(苷)测定的干扰,该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较高,操作简单,便于在提取工艺研究中应用。本文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HP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以醋酸镁为显色剂,直接测定虎杖中的总蒽醌含量,与HPLC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法省去了水解—萃取操作步骤,操作简单、快速。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回流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20。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蒽醌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为240W,8倍物料重的70%乙醇溶液,微波辐射150s。微波辅助提取比回流提取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特点。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从23种大孔吸附树脂中选出H103树脂对白藜芦醇(苷)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高,可用于从虎杖中富集、分离纯化白藜芦醇(苷)。通过动态吸附实验得到,提取液的适合的上柱浓度为0.7-1.0mg/mL,上柱液的PH为4.10,上柱液流速为2BV/h;4倍树脂床体积的80%乙醇以1BV/h的流速进行洗脱即可基本将白藜芦醇(苷)从树脂上解吸下来。树脂吸附法富集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苷),纯度和收率均优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虎杖粗提物中的白藜芦醇(苷)利用H103树脂富集后,用聚酰胺柱色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产品。采用亚油酸体系、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试验、化学发光法研究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能抑制亚油酸的过氧化作用,其抑制率
其他文献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变局的一年,也是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生重要调整的一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爆发及达成"先立法、后审查"的"退场共识",导致两岸服务
<正>我国素有"瓷器之国"的美称。由于历代制造的瓷器品种繁多,因而其分类和命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基本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主要有四种:烧制时间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
期刊
中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药为人类身体健康和治病救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科技文化财富,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经济财富。随着人类环保意识日益加强和更加崇尚
本文以狄德罗(Denis.Diderot)的技术概念为基点,界定了软技术的概念;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分析了软技术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基于案例研究提出了软技术的产生过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
一个国家实施何种性质的少数意见制度,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主要司法目的、少数意见制度赞成力量的主要来源、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我国应该将公开少数意见定性为法官的义
目的:介绍大黄清除氧自由基、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癌、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为深入研究大黄抗衰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期刊中有关大黄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
目的:探讨温和灸降血脂和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应、血脂与氧分压的关系以及温和灸与氧分压的关系。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用温和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每
在一定浓度的H_2SO_4溶液中对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通过改变阳极氧化处理的电压、氧化时间和电解液浓度,研究了预处理工艺参数对钛合金表面形貌、物相、润湿性
该文以T村为案例,采用新内生式发展理论框架,从资源整合、民众参与、文化认同三要素角度解释了T村实现振兴发展的全过程,主要包括:(1)梳理了资源整合过程中超地方力量与地方
目的:清热燥湿合剂是导师根据清代医家王孟英所创的传统名方王氏连朴饮的组方原理,并结合现代中草药研究成果而制成的治疗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有效制剂。本课题在临床研究取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