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茎,是我国一种常用中药,用于风湿,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烫伤,恶疮癣疾等。虎杖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近年来芪类化合物尤其是白藜芦醇被广泛关注,据报道,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性,蒽醌类化合物也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众多植物中,白藜芦醇在虎杖中含量最高,故本课题选择虎杖作为研究对象,对虎杖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建立适合虎杖体系的白藜芦醇(苷)和蒽醌的定量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研究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体内外活性,为合理综合利用虎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柱色谱分离出6个含量较高的单体化合物,并用NMR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大黄酸。用RP-HPLC/ESI-MS分析虎杖提取物中的芪类和蒽醌化合物,通过反相液相分离-ESI电喷雾质谱定性,从虎杖提取液中鉴定出3个白藜芦醇类和7个蒽醌类化合物,其中1个芪类和2个蒽醌类化合物在虎杖中未曾见过报道。根据白藜芦醇(苷)的光谱特性,建立了一阶导数光谱法用于测定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苷)含量的简易定量方法,该法可以消除虎杖提取液中其它成分对白藜芦醇(苷)测定的干扰,该方法精密度、回收率均较高,操作简单,便于在提取工艺研究中应用。本文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HP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以醋酸镁为显色剂,直接测定虎杖中的总蒽醌含量,与HPLC法的测定结果相近;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法省去了水解—萃取操作步骤,操作简单、快速。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回流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20。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和蒽醌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为240W,8倍物料重的70%乙醇溶液,微波辐射150s。微波辅助提取比回流提取具有高效、节能、省时的特点。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从23种大孔吸附树脂中选出H103树脂对白藜芦醇(苷)的吸附量最大、解吸率高,可用于从虎杖中富集、分离纯化白藜芦醇(苷)。通过动态吸附实验得到,提取液的适合的上柱浓度为0.7-1.0mg/mL,上柱液的PH为4.10,上柱液流速为2BV/h;4倍树脂床体积的80%乙醇以1BV/h的流速进行洗脱即可基本将白藜芦醇(苷)从树脂上解吸下来。树脂吸附法富集虎杖提取液中白藜芦醇(苷),纯度和收率均优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虎杖粗提物中的白藜芦醇(苷)利用H103树脂富集后,用聚酰胺柱色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产品。采用亚油酸体系、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试验、化学发光法研究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能抑制亚油酸的过氧化作用,其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