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与“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萧红留存的书稿为镜,试图透视她一生的命运脉络。在短暂的一生中,这位多才的女作家历经数次迁徙,至死方能停步。在这些马不停蹄的迁徙过程中,“离”与“归”的旋涡一直纠缠着她敏感的心灵,成为她一生无法避开的死结。对于男权定义下的“家”与“爱”,她曾经身在其中又最终逃离;在时代的“主流话语”中,她曾是文学主将,但却从未放弃自己独特的目光,甚至在创作后期,她采取了一种刻意疏离的姿态。在萧红叛逃的道路上,自由的空气固然容许她贪婪地呼吸,但作为放逐者的寂寞与悲凉又时时侵蚀着她。在离与归的问题上,她几经周折,始终没有找到最终的出路。本文正是以她留存的文字为基础,从家庭、情感,以及写作姿态等三个方面剖解萧红之离合矛盾,并由此引申到知识女性,乃至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关于“离”与“归”的困境,使得萧红的个人矛盾得以进一步讨论与延伸。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对萧红“离”与“归”的矛盾进行剖析:突出流浪者萧红对于“家”的叛逃和留恋,逃离者萧红对于“爱情”的依赖与苦闷,边缘人萧红在创作后期对“主流话语”的刻意疏离又不时困惑。然后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角度切入,剖析此文化背景下,中国士人“家”“国”两失的普遍状态,由此得出:蓬勃兴盛的“乡愁”文化,实际上正是中国传统士人离归矛盾下的一种精神抒解。从这个角度来看,萧红所构织的呼兰河城的故事与传统乡愁文化殊途同归,均是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一种抒泻。最后本文将目光集中在中外知识女性身上:由当代女性主义学者的论断出发,“被困”与“流放”常被视为女性通常面临的两难选择。也就是说,“归”很可能是“被困”,而“离”又将是一种“流放”。女性的两难已经在萧红身上有非常集中的体现,本文还将以现代文学史中的另两位女性(庐隐和白薇)为例,进一步叙述这一尴尬处境对于知识女性的折磨,由此,可获得“离”与“归”矛盾的普遍意义。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利用荧光物示踪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食虫沟瘤蛛(Ummelita insecticeps)的摄食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了包括不同蛛虫比例、杀虫剂等因子对食虫沟瘤蛛摄食量的影响,为“以
高校的基础写作课教改在进行中遇到了许多的难题,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基础写作课教改,更是体现了教改的难度。本文重点分析了三本院校的学生在基础写作课教改时遇到的具体情况,
在这个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市场,商家为维护正当权益.除了加强打假、投诉行为外,也对商品本身下足了功夫.从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着手增强商品的防伪功能
文章利用发射光谱法,探索改进采用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作为液体缓冲剂,通过实验测定,检出限分别为Ag:0.01μg/g和Sn:0.3μg/g;精密度为Ag:15.2%~17.9%;Sn:12.5%~15.2%;对
目的:探析古医籍中更年期女性应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规律。方法:建立古医籍更年期女性应用药物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分析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以2009—2017年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离开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